婚姻安全感从何而来
日期:[2024-08-22] 版次:[A04] 版名:[青关注]案例:小王和男友小李相识于一次偶然的朋友聚会。两人一见钟情,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他们的关系进展得迅速而顺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王渐渐发现小李对于未来的规划总是含糊其辞。每当她提起关于两人未来的设想,如共同购买房子、规划婚礼等话题时,小李总是以“现在还不是时候”或者“我们再等等”为理由搪塞过去。小王开始思考,给不了承诺是否代表着关系的结束?
问:表白、求婚、成婚这些男女关系的重要环节都存在双方承诺的画面。给不了承诺,是否代表着关系的结束呢?
u友缘情感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到许多人非常重视“承诺”这一环节。这里的承诺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关系的确认,例如是否决定发展成为恋人、是否迈向婚姻等;另一方面是行为的约束。我们所感知的承诺大多仅限于口头上的言语承诺,然而,对于被承诺人来说,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承诺行为或关系确认后实际行为的实现和持续效果。
承诺是一种表面性的行为反应,通常基于个人的担忧或疑虑而提出的要求。例如,当个体担心被抛弃或认为对方可能隐瞒了某些信息时,就会要求对方给予承诺。这种要求承诺的行为往往源于个体的心理需要,并反映出对事实的担忧或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个体不会毫无根据地要求承诺,而是因为发现了某些与期望相反的事实或不愿在当前的关系中投入更多,因此需要对方的承诺来为自身的“撤离”或“减少投入”提供理由。
当你发现自己的期望诉求变得日益突出,你应当考虑的是双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潜在的问题,以及你是否有可能改善双方关系中的“投入”程度。仅仅消极地寄望于对方的承诺,然后静待问题的爆发,并不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案例:小陈自述,在过去的两年中,她与伴侣一直处于恋爱关系中,即便清楚地知道他们最终会迈向婚姻的殿堂。然而,小陈并没有在男朋友身上找到所期望的安全感。因此,她深感忧虑,担心自己是否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问:在恋爱关系中,无法在对方找到能够结婚的安全感,是否应该继续下去呢?
u友缘情感老师:安全感是我们基于客观条件对其关系作出的主观判断。在相知期,男女双方通常会处于一个磨合和发展阶段,他们直接面对问题和结果,很少出现矛盾和犹豫的情况。在这个阶段,如果双方认为彼此合适,就会继续发展关系,否则就会选择分手。然而,在相识到相守的将熟未熟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原则性问题阻碍双方的关系。这些问题可能会让双方感到痛苦和不安,因为如果选择分手,之前投入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可能会失去价值,而继续保持关系则可能会继续累积风险。
在处理感情问题时,有两大核心要点需要我们关注。第一点是问题的原则性,即这个问题是否严重到足以影响两个人共同生活的可能性。第二点是问题的可解决性,至少是双方能否达成共识,并能够有计划地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