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日期:[2024-08-15] 版次:[A07] 版名:[青聚焦]编者按: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和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广州高校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乡村公共服务系列活动,深入乡村公共服务一线,践行青春使命,笃学力行,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发展。青年大学生步履不停,脚踩泥土,行走在乡间田野,将热爱泼洒在田间地头,努力成为解难题、促振兴的“突击队”。
乡村振兴要注重文化自信
华南理工大学 吴洋宇 带队老师:程建华
暑假期间,我参加华南理工大学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跟随“古徽新韵”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文化以及乡村振兴的崭新面貌。在为期约一周的学习与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龙川、上庄、仁里等古村落,在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之间,深深感受到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绵延数百年的深厚底蕴。我们还前往胡宗宪纪念馆、胡适故居及程开甲故居,近距离接触这些名人故居,感受这块土地的人杰地灵,并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
作为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绩溪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我们探访了澄心堂纸的制作工坊和胡开文徽墨厂,并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交流,了解到非遗技艺源远流长的传承历程。同时,我们也见证了新一代传承者在新时代为弘扬传统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和创新。
在这次的“三下乡”中,我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可以更好地凝聚人心、促进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增长,更应注重文化的振兴,让乡村文化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郑洁茹 带队老师:王源 徐文娟
夏日的阳光炽热而明亮,我踏上了“三下乡”的旅程,心中满是对未知乡村的好奇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初到村中,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纯真无邪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我们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他们开设了简单的课程,从国旗认知、剪纸到科学小实验等等,尽我们所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随着“三下乡”活动的深入,团队走访乡村和邻近的城镇。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让我深感震撼。城市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文化生活和便捷的服务体系,吸引着大量的人才和资源;而乡村则相对落后和封闭,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政策与项目正逐步向乡村倾斜,如“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就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百千万工程”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等措施,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同时,“百千万工程”也让我思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三下乡”支教之旅,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蜕变。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点亮希望,改变命运。
帮助他们 反哺自己
广州大学 蓝昊 带队老师:韩同振
记得当初,和本次“星光陪伴,阳光心晴”百千万工程青年大学生突击队专项活动结缘起于学院的推文链接。那时只是觉得活动要外出到清远,比较新奇,且当是一场不足为奇的旅程,未曾想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心灵成长。
初来乍到,方知条件维艰。不同于学校的六人间和桶装水,在乡村,喝水要用饮水卡,洗澡的热水要到走廊打,更别说住的是狭窄拥挤的12人间,还有老鼠和蟑螂……第一次吃这样的苦,感受这样的条件,多少会有点难以适应。
活动中,我负责学生家访和艺术体验。家访时,我深入学生家中进行走访,与学生及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逐渐了解到当地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状态。在这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地方,家长自身素质的参差、心理知识的匮乏和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有着明显的矛盾表现。孩子们自我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对于校园霸凌、抑郁症、自残等现象的认知和情绪疏导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空白。这让我意识到孩子们缺乏的不是对学习的坚持,而是对自我及周围环境的清晰认知;对留守儿童而言,相比于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更多是心理知识的缺失和心灵陪伴的缺失。
进行艺术体验时,我带领他们探索音乐绘画中反映的潜意识。我看着他们的画作,在一次次的询问和观摩中感受着他们的心境,听他们诉说着以往的经历。“老师,我感觉我的身体没那么重了,心里面也变得轻松了。”每每看见他们明亮的笑容与干净的双眸,我就好像穿越了时空,帮助“那个迷茫、不知所措、孤独的自己”,对于他们是一次成长的辅导,对于我们也是一次心灵的疗愈。
用世界的视野创新民族习俗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李少华 带队老师:何玮 苏叶子
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作为其中一员前往广东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蒙峒古村进行考察调研和推广宣传。
戏水节是蒙峒古村传统节日之一,更有竹竿舞的习俗。竹竿舞作为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蒙峒古村村民喜爱“抢花炮”这一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此外,蒙峒古村村民因地制宜,广泛种植紫苏和山楂树等作物。据蒙峒古村的工作人员介绍,紫苏等作物的种植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为当地旅游事业提供发展契机。
在为期数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团队围绕“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也用我们的知识与力量为村民们带去了生动有趣的知识讲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这些活动,我更加意识到“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优秀的连山壮族瑶族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需要我们年轻一代运用现代思维与技术将其发扬光大。
小小少年重现醒狮文化
广州软件学院 刘程诗 带队老师:唐志辉 邝晓彤 黄友婷
在这个盛夏时节,我有幸参与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着对乡村的憧憬与好奇,我走进了那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亲身体验了乡村的质朴与活力。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责任的重量,也让我在挑战与成长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感动。
广州市从化区黄溪村的醒狮队消失了近30年,近年来,村里重新组成了一支醒狮队——启萌流溪醒狮队,队员都是村里的少年。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电商等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推广醒狮非遗传承,我们与黄溪村醒狮少年一起绘制百米醒狮文化画卷和设计醒狮文化空间,助力“启萌流溪醒狮”IP 形象设计征集,推进黄溪村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挖掘黄溪村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吸引城市的孩子和游客学习和了解醒狮文化以及乡村的本土文化,为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