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纪念广州“文总”六烈士牺牲90周年

日期:[2024-08-01] 版次:[A07] 版名:[青运史]

碧血黄花 热血写春秋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蓬勃兴起的左翼文艺运动,开展了反击国民党当局“文化围剿”的斗争。1930年3月,在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文委”)领导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随后“社联”“美联”“剧联”等左翼文化组织相继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简称“文总”)。形成左翼文化联合战线,联手国际左翼文化阵营,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培养了一支坚强的革命文化队伍,在我国现代文学史和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文总”的指导下,广州成立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广州“文总”对当时团结教育青年,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我党关于“反蒋抗日”的政治主张,唤起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为1936年广州重建共产党组织奠定了一定基础,在广州党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均有重要意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华南地区抗日呼声日益高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在上海蓬勃发展,大批左翼书刊、新闻言论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广州,对广州左翼文化人士和青年学生起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他们纷纷组织起来,以文艺为武器,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南粤大地上开展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左翼文化运动。

广州“文总”的成立及其活动

广州各革命文化团体经过一段时间酝酿,温盛刚(共产党员)、赖寅倣等人通过共产党员王均予、何思敬、温健公等与上海的左翼文化组织取得联系之后,在“广州普罗文化同盟”和“前卫戏剧作家同盟”的基础上,吸收其它革命文化团体成员参加,于1933年3月正式成立“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开始在南粤大地开展左翼文化运动。

1933年初,广州进步文化团体在观音山举行会议,决定联合成立“广州普罗文化同盟”,为广州“文总”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图为“广州普罗文化同盟”成立地点——观音山(今越秀山)。

1933年3月,近百名广州进步文化团体成员以郊游为名在广州黄花岗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图为广州“文总”成立地点——黄花岗。

广州“文总”下设三个社会组织

广州“文总”下设三个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广州分盟(简称“社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简称“左联”)、中国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简称“剧联”)。图为广州“文总”骨干何仁棠(左一)、郑挺秀(左二)、谭国标(左三)与国立中山大学教授何思敬(右二)合影。


广州“文总”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对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唤起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等方面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其革命工作为1936年广州重建党组织奠定了一定基础。许多“文总”和读书会的成员,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他们的可歌可泣精神得到了传承。


“六烈士”就义

1934年1月28日晚,为纪念上海淞沪抗战两周年,“中大抗日剧社”在国立中山大学附小平山堂公演抗日剧目。期间,广州“文总”下属“社联”成员进行革命宣传、散发传单、呼喊口号,反动军阀政府把广州“文总”的活动当成共产党的组织活动加以镇压,广州“文总”成员及进步群众等60多人被捕。8月1日,广州“文总”骨干及成员温盛刚(共产党员)、谭国标、凌伯骥、赖寅倣、郑挺秀、何仁棠被集体杀害,史称广州“文总”六烈士。

温盛刚烈士

温盛刚(1907-1934),广东梅县人,广州“文总”宣传部部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曾任中国共产党东京特别支部书记。参与创办《世界情势》《一般文化》等刊物。牺牲时年仅27岁,是广州“文总”六烈士中唯一的中共党员。

谭国标烈士 

谭国标 (1910-1934),广东开平人,广州“文总”组织部长。曾任“省立女师”语文教师,参与创办《世界情势》《一般文化》等刊物。牺牲时年仅24岁。

凌伯骥烈士 

凌伯骥(1913-1934),又名阿忠,原籍浙江会稽人,生于广州,是中山大学社会系学生,担任“社联”执委 ,中大“文艺研究会”的编委,曾参与主编《新启蒙》《新路线》等刊物。牺牲时年仅21岁,是广州“文总”六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赖寅倣烈士 

赖寅倣(1911-1934),字美恭,广东清远人。广州“文总”下属“社联”执委。曾参加“文艺研究会”“中大抗日剧社”等进步团体,创办《新启蒙》杂志。牺牲时年仅23岁。

郑挺秀烈士 

郑挺秀(1909-1934),广东恩平人。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学生,是广州“文总”成员,曾任《大众科学》主编,并参与《世界情势》《新路线》《星光》等刊物的编辑。牺牲时年仅25岁。

何仁棠烈士 

何仁棠 (1910-1934),字阴苍,广东澄迈人(今属海南省),是广州“文总”属下的“社联”的中坚分子。1930年考入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担任广州《民国日报》副刊的编辑,参加《世界情势》的编辑出版工作。牺牲时24岁。

历史资料来源:《碧血黄花——纪念广州文总六烈士壮烈牺牲七十周年》《血染青春放光华——纪念广州“文总”六烈士牺牲90周年展览》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