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少年谈“阅读助写作”
日期:[2024-06-20] 版次:[A08] 版名:[新绿校园]编者按: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广州学子收获多项大奖。青少年的文字或许青涩,但却饱含他们对世界、对人生最质朴的感悟。一起来看看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的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学生王苏蕾的获奖作品和她本人的感悟吧!
佳作品读
时光荏苒,情怀不变(节选)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王苏蕾
舅舅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外公讲述他在战场上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外公一直是他的偶像,他也渴望像父辈一样,手握钢枪,保家卫国。1995年,20岁的舅舅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
舅舅一直珍藏着一张和战友们在抗洪救灾后的留影。他指着照片上那一群泥人对我说:“来,考考你的眼力,找找哪个是你舅舅。”
“舅舅,你们一个个都像泥人,我看不出哪个是您呀!”
每当这时,舅舅就会指着照片的一个泥人,骄傲地向我介绍:
“这个就是我呀!我入伍的第二年,也就是1996年7月17日,柳州市发生特大洪灾。我们部队接到命令,连夜从桂林到柳州抗洪救灾。有幸回到自己的家乡抗洪抢险,我热血沸腾,请示到抗洪前线守护堤坝。我们冒雨扛沙袋,筑堤坝,虽说穿着雨衣雨裤,但浑身上下都是湿漉漉的。7月19日凌晨,柳江水势汹涌,堤坝薄弱处缺了一个口,原有人手不够,扛来的沙袋数量不足以堵住缺口,眼看着滚滚洪水涌入,沙袋也会被冲走, 100多位战友毅然决然跳进水中,筑起了钢铁长城。战士们有的鼻孔里进了水,喷嚏连连;有的嘴巴里都是泥浆,咳嗽不停,有的帽子掉落,眼睛睁不开;但一群泥人硬是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缺口,幸好,援助的人员及时赶到,人多力量大,缺口很快就堵住了。”
“7月20号下午,洪水退去,一位记者在堤坝上帮我和战友们拍下了这张照片。”每当谈起“7.19”的抗洪场景,舅舅眼里就闪着自豪的光。我心中对舅舅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决赛感悟
对我来说,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不仅是一次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更是一场学习交流的盛会,积极参与的过程就是一次历练和收获的过程。
阅读一直是我最好的解压方法,我会利用所有的碎片时间来看书,读到精彩之处,我也会在书上记录下自己有感而发的文字。日复一日地坚持阅读,帮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越来越强、语言材料储备越来越多。观察生活是我的另一种解压方式。无聊时、烦躁时,我就静静地观察着身边的人、物、事。一草一木皆风景,一事一物均含情。当我写作时,它们自然成为我笔下的主角,因为它们对我来说“看得见、摸得着”,我不仅认识它们,更了解它们。得益于这些好习惯,我有幸取得这场盛会的“入门券”。
口试的内容是随机抽取口试话题,即兴阐述个人的观点。对我这样一个“社恐”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就在我举棋不定之时,广东赛区组委会特邀了来自广州大学播音系的苏教授为我们几名参赛选手进行培训,苏教授耐心地指导我们关于面试和即兴演讲的技巧。这场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坚定了我参赛的信心。在这份信心的推动下,我找了许多往届总决赛的口试视频观看练习,还和家长一起模拟比赛的口试环节进行演练,为自己壮胆。
然而,在比赛当天的候赛区,我还是紧张到胃疼,我身边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初一参赛选手,他明明自己也非常紧张,但却过来安慰我、给我打气,这种互助精神温暖了我,也舒缓了我的紧张。最终我站上赛场,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场口试。经过这次锻炼,我相信自己以后再当众发言,会勇敢和自信许多。这是我在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的历练和成长,将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宝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