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缅怀老战士 忆峥嵘岁月

日期:[2016-03-31] 版次:[A04] 版名:[青职场]

清明正是纪念和怀念亲人的时节,而除了亲人,还有一大批满腔热血、为国捐躯的烈士值得我们在这个时节去缅怀。他们当中,有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有在大后方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也有在抗战补给线拼命抢修的工程人员。八年抗战,涌现的抗战精神为世人弘扬,这些顽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植入每个国人的头脑,也坚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本期,通过英烈后人的分享,回顾抗战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采写:本报记者 何伟正

 

几颗糖融合中美人民情谊

曾德平老先生回忆道,自己的父亲、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曾与广州广大青年学生一起,为唤起民族觉醒、声援一二九运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尽管被开除学籍并被迫转移香港,但他也从未动摇。曾德平老先生称,当时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的打压,满腔热血的学生群体走到教育厅前抗议,并砸了教育厅的牌子。

当年连毛主席都记得这个事件,问父亲“你就是砸了教育厅牌子的曾生吗?”

抗战全面爆发后,曾德平的父亲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的大队长,一直奋战在抗战第一线。曾德平一边哽咽一边回忆道,最让他感动的是当年东江纵队战士在香港营救美国飞虎队队员科尔的经历,当科尔成功转移到内地以后,东江纵队的战士一直悉心照顾科尔。一位12岁的交通队小战士,为了表达心意,在给科尔送饭时带上几颗糖。

曾老先生强调,在那个年代,饭都吃不饱,这几颗糖可以说是得来不易,“通过这几颗糖,中美人民感情融合在一起,使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军队有更深的认识。”后来,科尔将这个故事和他的队友一起分享,大家都被这个年幼的孩子懂事的行为深深地感动。

 

放弃优越生活,毅然投身救国事业

除了中国人民,海外华侨也同样有着一股为国捐躯的热情。陈耿凡回忆了她的母亲白雪樵——一位马来西亚华侨投身抗战成为滇缅公路女机工的故事。

据记者了解,1939年,中国半壁江山沦陷,滇缅公路成为唯一通道。当时急需大批汽车司机与机修人员,得知国内车辆、司机严重匮乏,3000多名司机和技工响应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号召回国参加抗战,其中有的是富家子弟,有的是刚新婚完毕,有的更是男扮女装……他们在两年多时间内运输了50万吨的抗战物资,有1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最后因战火、车祸、瘟疫等原因牺牲在滇缅公路上。

白雪樵就是这支队伍里的其中一人,生于富商家庭的她毅然决定瞒着父母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并回国支援抗战。而她临行前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被当地华文报纸《光华日报》全文登载,一时轰动南洋,至今读来仍感人肺腑、荡气回肠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当陈耿凡问及她母亲如果历史重演还会不会做出和当年一样的选择时,白雪樵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并且是义无反顾的。陈耿凡说:“用现代的话来说,我母亲当年的行为很‘任性’!但这种‘任性’不是为了钱财,也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国家、为人民。”

陈耿凡还说道,她母亲的行为只是全民族抗战中的沧海一粟,全中国人民都会挺身救国,是几千名的华侨机工用血肉支撑了滇缅线,粉粹了日军侵略的阴谋,我们不能忘记当时军费中三分之二的支出来自于华侨的捐赠,而其中很大部分都是来自东南亚的马来人民。

据陈耿凡介绍,马来华侨的爱国热情高涨:马来西亚的一位小贩把儿子送养给别人得来的80块全数捐出;缅甸女华侨卖掉自己的楼房,削发为尼;美国老华侨倾囊而出,只剩下一块钱回家的路费……

这都是一个个发生在那个年代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

 

曾生档案:

曾生,早年于中山大学就读,被选为广州市抗日学生联合会主席。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他任司令员,建立东江抗日根据地。

 

白雪樵档案:

白雪樵,祖籍福建安溪,生于马来西亚富商家庭。1939年,年仅 25岁的她瞒着家人回国抗日,参加滇缅公路机工队。抗战胜利后,白雪樵回马来西亚从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白雪樵升起槟城第一面五星红旗,因此被殖民当局列入“黑名单”,因此被关进集中营。1950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忘却苦难,苦难就会重敲国门,铭记历史就是为了永久的和平。家国一体,希望在座的青少年朋友们牢记历史,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的幸福和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因为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们都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你们发光发热,国家便不黑暗。”

——亲历抗战的东江纵队游击战士黄梅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