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青年人表达思念的N种方式

日期:[2016-03-31] 版次:[A03] 版名:[青调查]

清明节是中国唯一一个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是一个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的节日。

有人在这天,会加入扫墓大军,去往先人的墓前祭拜,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也有人会利用这个假期,去看望自己思念的人。人们用不同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生命中有着重要意义的人的想念。

采写: 本报记者 周司琪

 

孝子:回家祭拜先人

“一定要回家,去先人墓前祭拜。”今年步入不惑之年的唐先生感慨称,虽然离家十几年,但是如果假期没有工作安排,他肯定会选择回武汉老家。大学毕业后,唐先生来到广州打拼,以前虽然穷,没办法总回家,但过节他总会给家里打电话。“看着家的方向,都会莫明地想哭。”因为一直在外,唐先生对于家有着很深的执念,即使父母在几年前先后去世,他还是一有空就回家去看看。

谈起清明,唐先生说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对逝者表达思念的方式也有不同。“如果那人去世很久,那就需在清明当天祭拜。但如果刚刚过世,就需要提前一到两个星期祭拜。”唐先生称,这些都是早年未过世的父亲教的。每当回家祭拜,他就会想起自己的父母。“会做一些吃的带到坟前,跟他们说说话。”唐先生表示,“每到这时候就想哭。”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唐先生表示,对他而言,清明不只是为先人扫墓,还是借机去看望家里的老人,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和引导好下一代。“我女儿今年六岁,因为在城市长大,她对爷爷奶奶以及一些老家亲戚的印象都很模糊。但是,我带着她回老家给老人祭拜,给她讲以前的故事,她是能理解的。”唐先生说,“上两个星期,我女儿还说清明要一起回家,给爷爷奶奶上香。这些东西,都是通过身体力行、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就像当年我爸爸、我爷爷教我的一样。”

据高德地图联合多家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2016年清明节出行预测报告”中历年导航数据显示:清明期间北方驾车出行用户中前往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占比是南方的1.2倍,而南方去往陵园墓地的人数占比是北方的2.5倍,这可能是南方祠堂、宗庙较多,对家庭传统较重视的缘故。

 

铁粉:你离开了却散落四周

清明时节拜祭先祖是一些人表达对逝者思念的方式,也有一些人会用自己的方式怀念逝去的偶像。4月1号,是已故著名香港明星张国荣的忌日,对于很多“荣迷(张国荣的歌迷)”来说,生日和忌日都是重要的活动日。

2013年,“荣迷”们在华师办了一场张国荣演唱会的放映活动。看到宣传通知后,在宿舍有些无聊的慧燕跑去现场观看,而这一看就让她爱上了张国荣。

“访谈的时候,他说的有些话很正能量,会给我鼓励。而他个人的奋斗史也能在我消极的时候将我从泥潭中拖出来。”成为“荣迷”后,慧燕开始经常看与张国荣相关的作品。

慧燕加入张国荣的粉丝团,跟着其他“荣迷”一起“追星”。慧燕说,大家在群里,分享哥哥的信息并发布各地的活动预告。因为偶像是逝者,“荣迷”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张国荣生日与忌日这两个时间段。“其他人的偶像活动可以见到人,我们是通过电影、演唱会视频和其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展览来怀念他。3月27日,在广州举办了他60冥寿的纪念活动。”

虽然曾经会羡慕其他人能跟着自己的偶像到处跑,知道他的各种动态。但是慧燕后来觉得,只要能参加张国荣的纪念活动就已经很骄傲的了。“他留下来的东西,给予荣迷的东西是非常多的,不需要羡慕任何人。现在大家都很积极乐观地去参加他的纪念活动,看他的电影也会大笑,所以挺开心。”

慧燕说,自己最喜欢哥哥的一句歌词:你离开了却散落四周。“喜欢上他,是一种缘分,是每个荣迷的骄傲。”

 

转变:祭祀也有多种新方式

在广州读书的小何往年都会回家和父母一回前往外公外婆的坟前祭拜。因为学业的原故,今年他没法赶回家去。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就是通过祭祀网站为逝去的亲人建立一个祭祀馆,然后通过网络来进行追悼。”事实上,像小何选择另一种方式来祭扫的人不在少数。清明时节正逢初春,天干物燥,人们在祭扫时所烧焚的花圈、香蜡、纸钱等极易引起火灾,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所以,很多文明祭扫的方式也被众人所推崇。

这些方式有:音乐祭祀,就是在殡仪场馆设置有歌曲和配乐诗,通过为逝者点播生前喜爱的乐曲、歌曲、诗歌等,倾诉哀思;植树祭祀,通过植树寄托哀思,既祭奠亲人又保护环境;签名祭祀,在祭祀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及真情寄语;放飞祭祀,将自己要表达的思念之情写在小卡片上,用气球带上天空,表达对已逝亲人的缅怀之情;文化祭祀,通过写文章或设立清明寄思专栏来表达缅怀、追思之情。

诚然,表达思念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论以何种方式,只要怀揣着一颗真切的心,那份思念一定能顺利抵达。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