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受访者希望参加广交会相关活动
日期:[2024-05-09] 版次:[A04] 版名:[青调查]大学生眼中“中国第一展”的魅力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许钰茹 骆飘 钟社轩 梁嘉淇 郭连恩
5月5日下午,第135届广交会在广州落幕。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创历史新高,出口成交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万商云集的参展规模、“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亮相、开放包容的岭南文化……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仍旧亮点满满,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其中便包括来自高校的大学生们。作为建设中国的青年力量,大学生们通过搭建贸易桥梁、联结四海友谊的广交会看见复苏经济活力、持续开放包容的世界。
近日,由内地学生、港澳台学生代表组成的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创作融媒报道团队,在省委宣传部、广东国际传播青年创作基地的指导下,就大学生了解广交会信息渠道、大学生对广交会“体感”如何等问题进行调查,以青年视角讲述广交故事,立体多元呈现广交会交易盛况。
大学生对广交会“参与感”十足
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获取广交会消息的渠道以传统媒体(65.63%)和自媒体(68.75%)为主;53.13%的大学生则是通过他人的告知了解广交会信息;28.13%的大学生是通过街头相关宣传知晓广交会的。
记者了解到,广交会官方通过入驻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丰富、有趣的广交会相关信息,为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更具吸引力的了解广交会渠道。《广交会上的双向奔赴!》《第135届广交会第三期精彩回顾》等文章或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着较高的点击率,收获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与点赞。
“广交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不少在广州求学的大学生近期共同的感受。数据表明,过半受访大学生所在学校会在此期间组织与广交会相关的活动,同时他们也感受到网络上关于广交会的资讯变多了;46.8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最近常听到身边的人谈论广交会;还有三成左右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广州城市中外国人和志愿者的人数增长感知到广交会的举办盛况。
“最近感觉刷短视频刷到广交会内容确实变多了,我们学校离广交会展馆很近,周末外出的时候经常在周边地铁站内见到许多维持秩序的志愿者,还有许多来参会的外国展商。”广东财经大学学生何千慧说,自己虽然没有详细了解过广交会的信息,但这场贸易盛会开放、创新的氛围还是让她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贸易文化底蕴。
青年期待通过广交会链接世界
对于广交会这一备受中外瞩目的盛事,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78.13%的受访大学生希望能通过学校组织参加广交会。青年志愿者是广交会志愿服务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大学生参与广交会的最佳途径之一。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罗思婷便是一名由学校组织并培训的志愿者,负责为参展商、参观者提供交通指引和帮助。
“广交会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家门口的盛会’,我希望能为广交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把这次志愿服务当作一次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应变能力的机会。”罗思婷表示,自己见到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面孔,在感到新鲜的同时也深深领略了广交会生机勃勃的热闹场面。
同为志愿者的彭珂儿回忆,语言沟通带来的挑战比她想象的要更大。“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增进对外国友人的理解,并在了解他们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帮助,我认为这正是跨文化交流所展现的独特魅力。”
调查还发现,超九成受访大学生希望能通过广交会这扇处于外贸前沿的“窗户”了解国际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同时,这部分大学生也认可广交会在助力中国文化传播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我对广交会上展出的智能产品、绿色产品等比较感兴趣。”暨南大学应届毕业生余子昂提到,自己学的是经济类专业,希望能通过在广交会上亮相的新产品、新技术了解到哪些行业或企业更具发展潜力,为自己接下来的就业找准方向。
广交会不只是交易会,作为一扇沟通世界的窗口,广交会也致力于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广交会期间,广州举办了近百场文艺精品演出,潮汕英歌舞、汉服、中医药等独具特色的非遗元素融入展品之中,在外国参展商中刮起了一股新的“国潮”热,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