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产学研”一体化 构建立体式国情教育模式
日期:[2024-05-09] 版次:[A06] 版名:[青研习]广州市团校 陈琳婷
只有深刻理解“我是谁”和“我从哪里来”,青年才能准确把握“我要到哪里去”的深远意义,这一理念在国情教育中的体现尤为明显,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和经济背景的地区。
爱国情怀的表达对于增强对国家的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大湾区的频繁交流机会,青年从事实认知、现状理解、情感认同、思想传播等多维度出发,强化湾区的情感认同,传递出中国积极、正面的声音。可以通过激发大湾区青年的爱国热情,形成由点到面的积累性爱国情怀表达,引导大湾区青年正面参与网络舆论,将国家责任感和自豪感融入日常讨论和主题事件中。这种情感认同和使命感不仅增强了大湾区青年的国家自豪感,也为他们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实施国情教育的路径选择上,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此推动大湾区的深度融合。考虑到香港、澳门和湾区其他城市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应以国情教育为切入点,推动大湾区的深度融合,让国情教育成为推动大湾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国情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立体式国情教育模式。
加强社会团体协同合作是构建立体式国情教育模式的关键。团委、青联、学联等社会团体应紧密合作,共同制定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国情教育方案。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确保国情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这种协同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情教育的效果,还能使青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实国情,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国情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利用珠三角九市的人才政策,积极挖掘和培养具备跨界交流能力的人才。通过人才融合推动产业融合,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这些具备跨界交流能力的人才将成为推动国情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为青年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加强合作平台发展是丰富国情教育形式的重要途径。通过共建国情教育基地、举办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研学交流、实习调研等,让青年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国情。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国情教育形式,还能帮助青年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优秀文化传承是实现国情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结合岭南文化和红色资源,让湾区青年传承党的故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传承不仅有助于增强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和使命感的青年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科技创新探索是提升国情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探索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国情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科技创新不仅能满足青年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能提升国情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科技手段的辅助,让国情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青年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体而言,加强国情教育是培养坚定爱国者、增强民族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社会团体协同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合作平台发展、加强优秀文化传承以及加强科技创新探索等多方面的努力,构建立体式国情教育模式,为湾区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国情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共同承担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