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受访者看重旅行城市历史人文
日期:[2024-03-14] 版次:[A03] 版名:[青调查]城市文化魅力吸引青年游客
见习记者 高乐乐
春季已至,万物复苏,明媚的阳光笼罩大江南北,许多青年纷纷趁着好天气,启程旅行赶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眼中,旅行不再是一场走马观花的出游,他们希望能在一场旅途中了解到脚下这片土地所承载的文化与历史,更深入地体验城市文化。
日前,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38份。调查结果显示,46.89%的受访者非常喜欢旅行,36.02%的受访者比较喜欢旅行;选择旅行目的地时,71.29%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
换装华服体验“沉浸式旅游”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2.69%的受访者注重旅行中的“沉浸式”体验。其中,23.8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非常注重,40.6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比较注重,28.1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一般注重。
调查结果表明,年轻人青睐“沉浸式旅游”的背后是他们对各地人文强烈的好奇心以及贴近当地生活的一种新尝试——75.72%的受访者认为切身融入当地文化环境会让感受更为真切、印象更深;67.61%的受访者认为沉浸式旅游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或人文;62.20%的受访者认为互动和体验新鲜感更强、更有趣。
如何“沉浸式旅游”?除了吃、喝、游玩观赏之外,年轻人将目光放到了浓缩一地文化与习俗的当地传统服饰上——穿上当地的服装,体验当地的生活,无疑能更快捷地融入当地。近年来,游客穿着当地传统服饰在热门景区拍照“打卡”已成为各座旅游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姿多彩的传统服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表演道具”,而是逐渐成为游客与旅行地点在心灵上完成沟通的“桥梁”。
穿着围腰、百褶裙,衣服上布满繁复华丽的刺绣,头戴亮眼的银饰,女孩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这是林珊珊与朋友在柳州旅游时身穿苗族传统服饰拍下的照片,在社交平台发布后收获了一众好友的“点赞”。“服装的改变可以帮助我更贴近当地的文化。”除了柳州以外,林珊珊还去过桂林、丽江、梅里雪山等热门旅游地点。每次出发前,她总会先在网上查找当地可出租民族服饰的店铺,到达目的地后便到店内换上当地的服装、化上精美的妆容,带着愉悦的心情游览景点,并用相机镜头捕捉下身穿华服的珍贵回忆。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学生林伊霞曾用将近半年的时间“集齐”了56个民族的服饰并拍摄剪辑成一条视频,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在她看来,各民族的传统服饰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现在走在街上,能看到许多人都穿着马面裙、宫装等传统服饰,不再有人把这些衣服看作‘奇装异服’,而是‘可以自豪地介绍的民族服装’,我认为大家心态上的变化也是民族服饰能在文旅中大放异彩的关键。”
非遗文化受青年游客青睐
对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来说,其城市文化具有独特的气质。通过文旅项目的推广,古城的文化得以焕发新生。而在这些城市中,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非遗项目就成了彰显古城文化的生动载体。
北方学生吴澄帆在来到广州旅游时跟随着“老广”一起饮早茶、游览了粤剧艺术博物馆、还在永庆坊观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西关醒狮表演,这场无意中开启的“广府非遗旅行”令他感叹:“广州人的很多生活习俗、传统文化都有非遗色彩,可以看出这方面的文化底蕴很足!”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青年游客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游山玩水。80.55%的受访者认为“文旅”不仅在“旅”,更要彰显当地的“文”——旅游城市的文化体验要能切实增强游客在旅行中的获得感。
广州盛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永澎长期为乡村文旅产业策划活动,对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独到的见解。在打造“花都区非遗VR云展厅”时,他实地调查了灰塑、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广州珐琅等非遗项目,也了解到青年群体在探索非遗方面的热情。“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是对非遗没兴趣,而是缺少一个渠道去了解,所以在乡村的农文旅产业中注入非遗元素,既能让年轻人愿意来看,也能让乡村文旅更有活力。”梁永澎紧靠“非遗元素赋能乡村文旅”的路线,在花都区当地乡村举办了元宵灯会、“龙舟游”等充满非遗色彩的活动,不仅有本地青年积极参与,更吸引了许多游客的关注。
青年期待文旅融合发展更上一层楼
提到期待各地文旅提升哪些方面,受访者期待各地的文化价值开发(66.80%)、景区景观或体验的含金量(62.43%)、创新性开发(58.98%)、旅游名片打造(58.80%)、沉浸互动体验(58.00%)、服务品质(51.09%)等可以更上一层楼。
用镜头“打卡”南京市夫子庙的秦淮风光、西安市钟鼓楼的青砖黛瓦、洛阳市龙门石窟的宏大沧桑,“95后”青年摄影师张宇泽带着相机去过多个城市旅行,拍摄下不同城市的地标建筑、历史遗迹让他颇有成就感。在他看来,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绝佳资源,而人们旅行的目的是留下美好的回忆,现在的年轻人多会采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美好的瞬间。所以,如何让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显“美感”将是打造城市旅游名片的重中之重。
“能在异乡收获到陌生人的善意,是一件很温暖的事。”大学生方一琪认为,在固有的旅游资源之外,当地人的“人情味”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人文关怀气质的关键,她讲述了自己与朋友在重庆市旅行时的一段经历,“我们打车去看夜晚的洪崖洞,司机师傅听说我们是外地来旅游的,一路上一直热情地为我们介绍重庆市内的景点和老店,下车时还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
林珊珊表示,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民俗、语言、文化都大为迥异,探索不同城市的文化异同对青年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淄博、哈尔滨已经纷纷立足本地文化打造出全新的城市文旅名片,她希望能在未来的旅行中见识到更多城市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