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兔爸”吴铭枝:家庭不应在教育中缺位

日期:[2024-03-21] 版次:[A04] 版名:[青人物]


见习记者 高乐乐 通讯员 魏嘉璇

吴铭枝(右)在“兔爸学堂”向家长们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近日,2024年第一季度“广州好人”名单公布,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览馆馆长吴铭枝榜上有名。在“吴铭枝”这个名字的背面,他更为人所熟知的另一个名字是“兔爸程敏”(程敏为化名)。作为“兔爸”的吴铭枝以一颗赤诚的公益之心,长期从事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推广及青少年成长的公益宣传工作,在全国各地进行家庭教育宣讲近800场次。

十年写就30万字家书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吴铭枝曾从事过近二十年的骨科医生工作,长期稳定的医生生活让他萌生了“出去走走”的想法。2001年,吴铭枝离开医院走上创业道路,这也为他成为“兔爸”埋下伏笔。

创业前期总是忙碌且艰辛,公司成了吴铭枝每天待得最久的地方,陪伴孩子的时间却日渐减少。意识到父母的身影逐渐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中“缺席”的女儿,终于在小学三年级时发出了一声哭诉:“我感觉自己像一条流浪狗!”

从这一刻起,吴铭枝才醒悟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为了平衡家庭与事业,吴铭枝选择了一种颇为“传统”的陪伴方式——写信。“我每天回家都会给孩子留下一封信,忙的时候可能只是写‘我爱你’三个字,但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关爱。时间错位,但陪伴不离位。”吴铭枝说。

在信件中,他会和女儿分享每天在社会上遇到、看到的人和事,孩子也会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告诉他。“有时孩子不开心会告诉我,有什么重大的想法,我也会征求孩子的意见,我们可以说是无话不说。”

父女俩的情感在一次次书信往来中联结得越发紧密,待到这座用纸和笔筑成的家庭“避风港”渐渐成型,吴铭枝的妻子也加入了这场书信对话。十年过去,这个温馨的三口之家诞生了30多万字的家书,吴铭枝温和的教育理念也渐渐为人所知。与强调权威、严厉的“虎爸虎妈”式教育形成对比,吴铭枝因其“润物细无声”的育儿理念,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兔爸”。

“人生每一天都是机会,最重要的是坚持和用心做事。”吴铭枝认为,作为家长不应该强迫孩子去做事,而应该让他慢慢发挥,不断自我完善,家长则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给予支持。“只有热爱、有兴趣才能学得深、做得好。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路径,应该让他成为自己喜欢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触动青少年感悟生活、关爱他人

2005年,吴铭枝加入了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他的公益之行也从这里逐渐起步。“很多家长会把家庭的教育功能交给社会,我对此是反对的。‘校家社’共育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让吴铭枝与许多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长找到了共同语言,为了帮助更多孩子在成长中感受温暖,吴铭枝捐资成立了“兔爸教育基金”,联合各方热心人士进社区、进学校,开展系列公益助学行动。

近年来,“兔爸教育基金”在广州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为青少年家加爱”项目,吴铭枝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呼吁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让学校、学生和家长各归其位。在他看来,一个家庭的家风很重要,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希望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学习与人分享、懂得关爱他人。”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吴铭枝自2015年起便坚持每年带领来自城市的家长与青少年走入连州大山,看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许多同行的青少年是第一次看到村落的样貌,他们在迷茫中也渐渐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会主动采购学习、生活用品,送给大山里的同龄人。看到善良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某些曾经“叛逆”的青少年发生转变,吴铭枝也感到很欣慰。

为了帮助慕名而来的家长们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吴铭枝还创办“兔爸学堂”、组建“好爸妈”巾帼志愿宣讲队,通过开展公益分享会、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等形式讲述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重大影响。

“和好多家长聊完以后,他们会发现出问题的是自己,懂得要在孩子逐渐长大时放手。”吴铭枝说,“我们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点尊重,给予孩子真正的爱与幸福。”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