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东流去 古劳学咏春
日期:[2024-02-08] 版次:[A06] 版名:[青观察]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李建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助力鹤山“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前往鹤山市古劳镇开展为期一周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突击队主动对接古劳镇发展的实际需求,分为直播组、古劳新街风貌提升组、企业文化建设组、水乡故事挖掘组和宣传记录组5个小组,深入探究古劳水乡的历史文化,发掘特色资源,讲好水乡故事,助力古劳擦亮“岭南第一水乡”品牌。
直播组策划一场直播,当天直播间的点赞量超10万;古劳新街风貌提升组以废旧工厂为改造对象,致力于打造一个集餐饮、娱乐、民俗、研学于一体的创意工业园区;企业文化建设组结合当地侨文化,创造性推出“侨心向党”展馆讲解词,优化提升旅游质量;水乡故事挖掘组寻访古劳水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脉;宣传记录组用相机和笔杆,记录华工青年的奋斗姿态。
美好假期,“益”起过年。为提升儿童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青年大学生们还开展了爱心包裹捐赠活动,大手牵起小手,“小手们”接过沉甸甸的爱意,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惊喜的笑容。
青年手记:
随着车辆驶入江门地域,很多队员坐不住了,纷纷向窗外张望。从地图上看,古劳镇形似一艘小舟,依傍着西江水。江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西江还在平静流淌,我们这群“鲤工仔”已然按捺不住。作为记录组成员,我拿起相机端详古劳这座“水乡博物馆”。
就是这样一个处处柔情似水的“水乡”,走出了咏春拳一代宗师梁赞、王老吉凉茶创始人王泽邦、叱咤香港的李氏家族等“硬名号”。古劳镇作为咏春发源地,至今仍保留着较全的文化血脉,有传人在武馆楼下开咖啡馆实现半转型,也有徒弟坚守着武馆练功,当地小学还设有专门课程供学生学习,颇有几分“全民皆武”的氛围。
7天是突击队的实践时间,但绝不是记忆额度的上限。在这期间,我们发挥各自所长,用景观设计知识助力工厂风貌改造,用传播学素养搭建当地产品直播渠道,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挖掘水乡故事。投身到“百千万工程”中,本身就是件创造“百千万”价值的事。
华南理工大学助力鹤山“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队员 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