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科学大课堂新年第一讲 中学生增强自我价值感
日期:[2024-01-11] 版次:[A08] 版名:[新绿校园]广州青年报讯(见习记者 高乐乐 通讯员 徐福)“守‘未’身心健康,关爱成长教育”院士专家科学大讲堂系列公益活动新年第一讲于1月2日在广州市第七中学举行。该活动由团市委指导,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市青基会、团越秀区委主办。
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秘书长廖博文和七中师生共同参加活动,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广东省专家组组长、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李幸民应邀授课,带领150名中学生开启“七彩人生,何以绚丽”心灵成长之旅。
根据现场收集孩子们的提问和互动,李幸民教授总结出了当代青少年“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常见原因:“一是过去或持续的消极经历,二是不恰当的社交比较,三是无法满足的欲望或期望,四是自我认同低、自我否定,五是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六是感受到社会和文化压力,七是自尊心较低。”
李幸民提出,学生们可以在闲暇时思考“生命的价值”,对生命的意义给出自己的答案,并以此作为探索生活的动力;还要评估自己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努力,思考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否有提升,寻找机会挑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历练、及时转换观念。
李幸民还向同学们分享了行为心理学中的ABC理论:A是activating event,指“激发事件”;B是belief,指“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C是consequence,指“引发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情绪并非由某一诱发性事件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信念,即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人们有时候会产生一些不合理信念,这时候就容易产生情绪困扰。”李幸民表示,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包括“绝对化要求”和“过分概括的评价”两种特征,因此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换位思考、为事物的发展留下缓冲的余地,更要摒弃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不轻易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否定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这样才能有效增强自我价值感。
据悉,院士专家科学大课堂从2020年至今已举办了192场活动,旨在通过相关领域专家走进中小学校,言传身教、借助自身经验向青少年普及身心健康知识,增强未成年人健康意识、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引导青少年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