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就在学院,学院服务社区
日期:[2015-04-12] 版次:[A04] 版名:[城事]媒体就在学院,学院服务社区
张志安教授在开篇中首次提出了“媒体就在学院,学院服务社区”的理念。他认为社区传媒是报业融合的方向之一。
传统的宏观型社会媒体的衰落来自于消息途径的多元和社会归属感的淡漠。社区报具有接近性(地域性)和归属感(社区认同)。同时社区传媒具有一些独特功能,比如形成社区决定、授予普通人地位、促进社区领袖之间相互熟悉、环境改变时谋求解决之道、社区政策实验场、社区道德监护人、确立认同感等。大学城恰好就是一个社区。
另一方面,报道社区又是新闻教育的引擎,在世界的视角下,美国芝加哥学派倡导传播和社区发展勾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安排学生“分块包干”纽约各社区。而且,报业衰退的
大潮中,大学要和基金会、公民记者等一切成为新新闻生态系统中的新成员。张志安院长将与《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的合作放在引擎的位置,是的,这个平台将为我们十几年的新闻教育提供实践的平台,社区媒体的基因将在这个得到重组与发展。
垂直深耕,道路始于足下,学海无涯,任重而道远!在张志安院长看来,媒体不再只是信息传输的媒介,“它需要立体化运营以及产品的平等、亲和力、对话感都是非常重要。”从此媒体与情感产生了共鸣。
主题声:一件事情不分享就相当于没发生
当交流变成生活的必须品你们会怎样?
网络包围了我们的生活,同样也改变了校园媒体的格局。高海波从手机报开始接触校园媒体,直到成为今天坐拥大学城大号的“校园默多克”。他对校园媒体的理解分外透彻。他说这几年就是校园媒体从1.0到2.0的迭代。
在他看来,“校园媒体有着天然的优势与劣势,它人员的流动性与不专业是他天然的劣势。但校园媒体的每一份子都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这便是社会媒体望成莫及的。”与之相伴的,他也认为不论任何校园组织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每一个组织都会将来的媒体团队提供了强大的储备,现在的校园媒体之风气必然会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延伸到社会媒体,甚至更大的
环境之中。
对于现状,高海波提出了新型的校园媒体分类,并认为互联网时代为校媒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孵化器,内容的萌芽与技术的萌芽成为了校媒的双引擎,校媒不再是文字的搬运工,更是一群创意者。
另一方面《chaos》的主编则呼吁岛民“鲁莽地发声”,或许每个人的言论并不尽然精准,但都有其价值,这就是她所追寻的“大学声”。意识到“发声”声的重要性比任何声音都来的珍贵。
吃个饭
发一下
点个赞
约个饭
刷一刷
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