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大学生,你大学四年究竟有多少时间是用于学习?

日期:[2016-03-20] 版次:[A06] 版名:[数读]

记者:谢中秀


大学四年,听来很长,却又疏忽而过。身处大一的你在想,茫茫四年,这么长时间,该如何度过;大四即将离校的学子却在思考,为何四年一转瞬,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学习为主的大学四年,究竟有多少时间是用于学习?


大一到大四,课程量逐渐减少

  • 大一学子,几乎每天满课,83%每周课程二十节以上

83%参与调查的大一学子表示,自己每周课程在二十节以上,几乎每天四节课,占用自己所有时间。而其余则集中在每周5-10节课和10-15节课之间。

  • 大二学子,稍有喘息,43%每周课程二十节以上

43%参与调查的大二学子表示,自己每周课时数在20节以上,几乎满课。21.74%的参与调查学子表示自己每周有5-10节课或者10-15节课。

  • 大三学子,得以放松,16.7%每周课程二十节以上

25%参与调查的大三学子表示,自己每周课时数在1-5或者15-20之间,还算应付得过来。其余则平均分布在5-10节课、10-15节课、20节课以上,为16.7%。

  • 大四学子,几乎没课,20%每周课程二十节以上

30%参与调查的大四学子表示,自己每周课时数在1-5节或者10-15节之间。此外还有40%平均分布在5-10节和20节课以上,分别为20%。


课程设置这么多课,我也没办法

当课时数达到20节以上时,大多表明几乎每天满课。这样的日子,也不是大家自己想要的。93.8%的参与调查者表示,课多是因为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如此,而不是自己选择。也有3.13%的学子表示自己修读了双学位或者双专业,所以课这么多。


63.77%的人觉得课程设置合理

虽然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人表示自己每周有超过20课时的课程,但63.77%的参与调查者表示自己并不觉得课多,而是还好,“课时数刚好”。

但也有17.39%的学子认为课太多,阻碍了自己做其他事情,常常需要同时为学业和社团工作熬夜,也常常因为疲于应付学习而无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课程以外自己喜欢的东西。


容易过成为影响选课第三大因素

大学里的课程除了已经设置好的必修外,还有院系选修,以及通选课、体育课等选修课。每年学期开始也是抢课大战开始之时,如何选课成为重要议题。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选课最重要是考虑自己喜欢,其次是专业相关,第三位则是课程好过,容易拿到学分。也有人表示自己是在抢课大战中败下阵来,拿到什么课,就是什么课。


70%的人会翘课,近一半只因自己不想去

课程这么多,想做的事情也这么多,70%的参与调查者表示,自己会为了一些原因翘课。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原因,诸如一些“睡晚了、下雨了、和今天上课的老师气场不和等”以及“课不重要然后想去图书馆看书”等自身原因。而翘课的第二大重要原因则是实习实践、社团活动等。


大学生翘课频率高

40%的参与调查者表示,自己每个月会翘一到两次课,33%表示仅每个学期偶尔一两次翘课,还有27%学子表示,自己每周都会翘课一到两次。


大学生每周上课15小时

83%的参与调查者表示,对自己大学四年一共要上多少节课毫无概念,仅17%表示自己会根据本科生手册的学分要求,衡量过。

事实上,根据各高校要求不同,每个高校每个专业所要求修读的学分数也不同。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所要求修读的学分,文科类专业总学分在145-155之间;理工科类专业在145-155之间;艺术类专业在147-159之间;小语种专业在172-177之间;全英/双语教学班,创新班学分另行规定。

取近似值160分,以每门课2学分计,一个本科生在大学需要修读的课程共约80门,平均到每个学期则是10门。在大学里,大多数课程每周只开一次课,即每周约为10节课,以一节课90分钟计算,每周实际上课时间为15小时,不足一天。(由于各课程学分数不同,以及课程课时数不同,有所差别)



大学生每周支出约625元

调查结果显示,包揽学费、生活费等支出,73%的大学生每年的支出在一万到两万之间,10.14表示自己花费在两万到三万,还有3%表示自己花费三万以上。

根据以上信息,取中间值,每年支出2万,再以每年在校时长约为8个月,即在校的每一周的成本为625元。


76%的人表示学习还是有用的

虽然不少学子逃课,选课也从好过等角度出发,但是也有30%的学子表示自己在大学课程学到了有用的知识,46%的人表示虽然也有些课不如人意,但是学习也还是有用的。


33%学子表示家庭期望是自己学习的动力

父母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人与最大的支柱,17%的学子表示家长对自己的学习抱以厚望。学子也感受到这种来自家庭的爱和责任,33%的学子表示自己在曾经想逃课时想到父母的期望,而选择了去上课。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