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坊戏服厂的青年继承者们
日期:[2015-05-07] 版次:[A04] 版名:[青职场]广州越秀区里一条名为“状元坊”的内街巷,西接人民南,东抵天成路,充满古韵的民居青砖绿瓦,趟拢拉门,很有岭南韵味。清朝中叶,巷内外遍布加工粤剧戏服的刺绣作坊,曾一度繁荣。
700多年过后,时过境迁,老字号的戏服作坊大都淡出历史舞台。传统粤剧戏服的加工制作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采写:实习记者 蔡秋伟
老字号戏服厂藏身闹市
4月28日晚,首届全球微粤曲大赛结束,业余选手林亚依凭借《鲁智深》一曲获得银奖。为她表演加分不少的,还有她身上的戏服——双肩有翼、色彩靓丽,把鲁智深的气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件戏服的制作者就是董慧兰和她的两个徒弟。董慧兰在第二天喝早茶的时候,听着隔壁桌的人讨论当晚林亚依身上的戏服,不外乎就是三句话:“真好看”“好漂亮”“很美丽”。
“状元坊戏服厂”位于人民南路出口附近,车辆从人民高架上呼啸而过,红漆金字的招牌横挂门前,静静面对着嘈杂的街市。
这个作坊已经成为这里仅存的一家老字号戏服制作厂。民国初年,“状元戏服厂”由黄庆生创立,经历了粤剧日渐式微、戏服行业经营惨淡,九十年代初,在店里工作学习了十年的董慧兰把濒临解散的戏服厂承包下来。
状元坊戏服厂曾经有很多著名艺人指定做戏服加工、负责过亿元舞剧项目《长恨歌》的戏服制作、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起起伏伏。
一直以来,董慧兰的想法,就是如何把状元戏服厂做的更精益求精、多培养继承人,守住状元坊戏服厂这个老字号。
何凤婷:未来要把状元坊戏服厂做好
何凤婷在状元坊戏服厂店面里专注着手上的工作,招呼着时不时进来的客人。她刚毕业时,在外面的企业实习完后就到店面里帮忙。
何凤婷是董慧兰的外甥女,她的妈妈在状元坊戏服厂做了十多年后退休了,何凤婷小时候跟着妈妈到状元坊戏服厂,看到五彩缤纷、款式多样的戏服,女孩子对服装尤为敏感的天性就凸现出来。
在戏服厂的环境中长大,何凤婷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门手艺。但即使从小接触戏服,何凤婷感慨每天遇到的内容都是新的,现在的她,正以“徒弟”的身份学习戏服制作。
“学手艺就像学车一样,”何凤婷说,“对于一个新手而言,一坐在车上,每一个动作都是新的,自己不敢轻举妄动,需要师傅来指导。”
三元坊小学的戚老师让何凤婷做一顶丫鬟的头饰,何凤婷和拍档看到戚老师提供的一张照片,感觉可以尝试,答应的时候显得信心满满。面对任务,何凤婷上网查资料、做头套、用自己的头发尝试、用风筒吹形状……各种瞎忙之后的成品还是不得戚老师满意。那段时间,董慧兰并不提任何意见,在一旁看他们瞎弄,心里偷偷地有点调皮的欢乐。
通过不断学习,何凤婷希望这种传统的手艺能够继承下来。在何凤婷看来,除了自己,身边的朋友对传统的广府文化有着不少兴趣。广州北京路一年一度的庙会,何凤婷的朋友都来帮忙摆摊、宣传,为外国买家做翻译。
“未来要把状元坊戏服厂做好。”这是何凤婷的心愿。
何国锋:把状元坊戏服厂这家老字号坚持下去
中专毕业,何国锋就投入了社会工作。
身为男生,何国锋对手工艺品特别有兴趣,对传统的广府文化特别有感情。在2010年某日的《广州日报》上,何国锋看到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史陈少芬的广绣作品《最爱小鸡群》,心里特别欢喜。
无独有偶,同年何国锋在花鸟市场溜达的时候,看到了陈少芳的绣花培训信息,他就成了第一批学员。
勤奋和耐心、出色的设计和能力,使得何国锋的厨房工作被解雇之后,成为了陈少芳工作室的正式员工。
2010年,董慧兰在微博上为状元坊戏服厂发了一条招收学徒的微博,何国锋留了电话之后,董慧兰在当天晚上就给他打了电话。此时何还在陈少芳工作室学习镜画;董在美国陪孩子上学。
2011年,北京路一年一度的庙会上,何国锋终于见到了联系已久的董慧兰。当他看到了现场的戏服之后,感觉发现了一个广绣之外的新天地。
2014年,在陈少芳的工作室工作了三年后,何国锋决定进入这个更加令他兴奋的戏服制造行业。何国锋的加入,给状元坊戏服厂带来了新的血液。他将自己广绣的手艺也带进了状元坊戏服厂,从那时起,状元坊戏服厂的绣花内容就更加丰满和多样。
在店面学习一年后,何国锋仍然很感激董慧兰的支持和信任,工作热诚一天不减。在店面三楼的设计室走廊里,有一张何国锋专属的折叠床。“设计和绣花晚了我就在这里睡”、“有时候就跟女朋友维系下感情,其余时间都在这里”、“我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跟兰姐一起去看粤剧、看比赛,看别人的戏服哪里更出色,可以借鉴。”
一年里,何国锋学了很多,但是问到想什么时候出师时,他很诚恳地回答:“我想把状元坊戏服厂这家唯一的老字号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