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一带一路”牵起青年留学生的广州情缘

日期:[2023-10-19] 版次:[A02] 版名:[青聚焦]

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王晨辉 陈天旭 通讯员 杨欣 孟楠 廖晓键 苗青

今年5月,东盟国家青年代表乘船夜游珠江,感受广州城市魅力。(全国青联国际部供图)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一带一路”成果早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有许多来穗青年留学生,他们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切身感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带来的幸福滋味。

做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使者

近年来,中医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渐次落地开花,越来越多当地民众了解中医、认可中医,并从中获益。对于在穗留学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李成俊来说,中医有趣又伟大。

李成俊出生在马来西亚,但自小在泰国曼谷生活长大。

李成俊和中医的结缘,要从高中时的一次“偶遇”说起。李成俊在一个展览上看到一段针灸麻醉下手术的视频,数针下去,就可以实现镇痛的效果。好奇心驱使下,李成俊专门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这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就这样,中医在青少年时代的李成俊心里埋下了印记。

在读硕士和博士期间,李成俊都拿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李成俊说:“如果没有这个奖学金,我可能没有这么好的机会来中国学习中医知识。可以说,‘一带一路’改变了我的人生。”

感恩于“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医药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李成俊十分愿意做中泰之间中医药文化交流互动的使者。李成俊直言自己爱中医,也想让更多人认识真正的中医,感受到中医的独特之处。李成俊格外珍惜每一次公开分享的机会,把中医药宣讲出去。

广交会埋下学汉语的种子

“没有孔子学院,就没有现在的我。”对于秘鲁留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陈志远(Andrés Calizaya)来说,孔子学院是他的“第二个家”。陈志远来自秘鲁阿雷基帕,因为孔子学院,陈志远获得了来中国学习的机会,和中国产生了深度连接。

2017年9月,陈志远从巴西回到秘鲁工作,朋友提议结伴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在法语和汉语之间,陈志远选择了汉语。

大学时代,广州就已是陈志远认识中国的重要纽带。在秘鲁读本科的时候,陈志远所学专业是工商管理,在学习进出口贸易相关知识时,他了解到广州的广交会历史悠久。如果能学好汉语,无疑对于前往广交会有帮助。于是,陈志远学习汉语的心更加坚定。

位于阿雷基帕市中心的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是秘鲁最早的孔子学院之一,距离陈志远家步行15分钟左右就能到达。2018年3月,陈志远正式加入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学习汉语至今已有五年半的时间,陈志远的汉语说得越来越流畅,他非常感谢孔子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指导、鼓励。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和秘鲁之间的交流愈加密切,经贸往来发展迅速。中国的投资有力地推动秘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中国学习让我更加宽容

今年4月15日是133届广交会开幕第一天,“00后”吉尔吉斯斯坦女孩托龙(Tolonbubu)穿着“海珠志愿者”的志愿服,戴着“广州街坊”的袖章,为前来咨询的外国采购商,提供汉语、英语、俄语、吉尔吉斯语的多语服务。

2018年冬天,高中生托龙参加考试,最终考试通过,来到山东理工大学商务汉语专业学习。后来,托龙决定读研,她顺利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继续深造。

“之所以选择旅游管理专业,也是因为感觉到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精神层面的追求也会越来越丰富。所以很多人都有外出旅游的需要,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专业,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旅游服务。”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专业,让她有了和广交会接触的机会。“同学问我,要不要报名广交会的志愿者?”托龙开始打电话,发邮件,加微信,在广交会正式开始的一周前,她出现在了第133届广交会志愿者培训活动的现场。语言翻译、场馆指引、办证咨询、交通疏导、应急医疗……都是她的“拿手好戏”。

回顾来中国的五年,托龙收获的也远不止一口流利的汉语。“最大的变化,还是思想的变化。同一件事,中国人是怎么做的,我们国家的人又是怎么做,为什么会不同?会反思。然后,是更宽容的心态,以及更少的偏见。”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