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从化四中: 文化、活动两手抓 “小”学校也有大舞台

日期:[2016-01-03] 版次:[05] 版名:[德育风采]
初一学生参加廉洁文化诗文表演大赛。
科艺节之现场艺术插花比赛。

记者 向宇


从化区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四中”)创建于1972年,是一所完全中学。40余年的办学史不长却历经曲折。四中曾经见证辉煌,培养了从化地区第一位北大生、清华生,也曾一度陷入生源组起点低、办学条件薄弱的窘境,它的发展历程是从化教育的缩影。

面对困境,学校迎难而上,在“多元、包容、优化、提升”的整体办学思路引领下,提出了“尊重个性,包容多元,优化提升,协同发展”的德育理念,并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活动体验,文化育德,立美育人”的特色德育之路。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近2000名师生学习、生活在仅占地24亩的校园中,优秀的初中生想方设法转到其他学校,高中生源流失率较大。这是四中几年前的真实写照,回忆起彼时情景,学校副校长黄长新仍感慨万千。“学校的出路在哪,这是当时每个领导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黄长新等四中领导层看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质量的关键、前提是德育,一间学校的德育工作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从2008年起,四中开始逐步探索并确立了“活动体验、文化育德、立美育人”的德育特色。

据校方介绍,该特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得到或欢乐或痛苦或成功等各种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感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多元、和谐、健康发展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黄长新表示。

 

文化比赛增强成功体验

如果说活动体验式德育是四中为自己找到的一剂“良方”,那么活动便是这一味药的“药引”。学校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目标设计整合学生的活动,推出“一个舞台、两种渠道、两大节日、三大平台”的精品德育活动,包括:元旦文艺汇演一个舞台,校内演出和校外演出两种渠道,体育节、校园科艺节两大节日,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队、魅力学科活动三大平台。

其中,校园科艺节已经成为四中最受欢迎的品牌活动之一。据悉,整个科艺节历时三个月,内容涉及科技、语言文化、艺术类、实践类、艺术特长班专场等五大主题,既有常见的绘画、歌唱等比赛,也有具备四中特色的“包公审案”、“模拟记者采访”等活动,还有手工制作、理化生实验等考验动手能力的活动。“班班有节目,人人能参与”,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在活动中找到施展自我的舞台。

在实践活动中,黄长新发现,只要给机会,谁都想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亮出来,谁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因此,四中会在每一个专项活动中设置各种各样的奖项,让人人都有上台领奖的机会。而每年的五月底,学校会召开一个盛大的颁奖会,颁发个人、集体20多种奖项,这也成了学生们最期待的日子。“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闪光点,受到激励,获得自信,享受成功,展现最好的自己。”

 

专题活动引领思想成长

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身特点,开展了相应的主题活动,以入学教育、成人仪式、我的人生我规划等为主的“理想成长”系列教育活动;以青春期专题讲座、“心灵小使者”等为主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以安全疏散撤离、法制教育讲座等为主的“法制安全”系列体验活动;以志愿服务为主的“公民意识”系列体验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的道德讲堂系列活动等,从各式各样的主题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

黄长新说,这些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为切入点的活动,一经推出便广获好评,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展现美的个性、美的才艺和美的品德。

 

校师生三方来保障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才能有效地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呢?让活动落地是重中之重。为此,四中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入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架构。

在学校层面,成立“校长室—德育处、团委、教务处—年级组、科组”为主的第一主线,负责整体活动的策划、组织、统筹协调,制定相应评价体系,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在教师层面,成立“班主任—活动指导老师”为主的第二主线,负责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编印校本教材等;在学生层面,成立“团委—学生会—志愿者团队”为主的第三主线,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并主动为活动做志愿服务,互相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活动的开展中,学校、教师、学生各层面目标清晰、责任明确,三条主线拧成一股绳,能更好地发挥全体师生的力量,使各项活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如今,四中不仅扩增了校园面积,由原来的24亩增加到现在的62.1亩,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据黄长新介绍,每年暑假都有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想要在学校初一就读。“我们坚信,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搭建体验的平台,在认知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道德实践,一定能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定能让我们学校越办越好。”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