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爱心在传递 学生志愿者在前行

日期:[2015-12-27] 版次:[A13] 版名:[HI大学·公益]

身处志愿服务发达的广州,和陈思羽一样投身公益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组成一支支公益团队,一次次走进那些贫困山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在公益的路上,正是有了这些学生志愿者的存在,志愿服务愈加精彩。

 

枕着温暖睡地板:学生志愿者的下乡之旅

又到了一年“三下乡”报名时。 每年,广东都有数不清的学生志愿者去到那些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为当地人传授知识。今年暑假,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青年志愿者们在团中央的号召下,前往揭阳市丰溪初级中学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改作业……”这是老师工作的基本环节。今年暑假,学生志愿者们在丰溪初级中学也开启了同样的工作模式。  6点30分,志愿者们起床;7点,吃早饭,在此期间,老师要提前布置课室;8点,正式上课;11点30分,学生下课,老师吃午饭;下午两节课,从1点50分到3点20分;傍晚,志愿者们休息、召开总结会;晚上,义教组备课及其他工作组“加班”……

文宣组的欧阳岳说:“像我们文宣组的,都是等到一天忙完后,晚上才能整理素材,总结记录今天发生的事情和感想,所以忙到凌晨才睡是很自然的事。”

丰溪中学的教学楼二楼,有几个课室专门提供给志愿者们使用,不过其中一个课室摇身一变,成为了大男孩们的集体宿舍。在20多平米的小课室里,志愿者们自行收拾干净后,在中间地带铺上草席,再堆上枕头被子,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中央式大地铺就完成了。

面对不太理想的住宿环境,志愿者们只能慢慢地习惯,但是最后却爱上了这么艰辛的集体宿舍,最大一部分动力是因为当地学生经过宿舍对他们说的话:“老师你们辛不辛苦啊”、“老师你们习惯吗”……为他人付出并收获关怀,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也为自己上了宝贵的一课。

 

以梦为马,和你交换一个来自大凉山的世界

在大学城里,有这样一支公益团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大凉山,帮助这个因贫穷而牵动人心的地方。他们说,“我们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关心帮助凉山的孩子们,他们不是一个标签,而是社会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

这支公益团队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公益团队“筑梦彝乡”(下文简称筑梦彝乡),主要关注凉山彝族自治州,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地区性调研与持续型的物资扶助来改善当地小孩生活、教育状况。团队成立于2011年10月,在公益的道路上,他们已经坚持了五年,帮助的孩子,从第一期的30个,达到现在的50余个。

团队最初对调研分析是教育条件落后导致了区域性的贫穷,于是便如一般团队一样,采取了支教的帮扶形式,然后在暑假期间来到凉山为小朋友上课。然而短期的实践却给了他们深刻的教训:阶段性的支教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伤害更大于带给他们的知识。

“2014年我暑假去凉山调研的时候,那些孩子追着我问‘两年前的那一批哥哥姐姐为什么还不来’。”筑梦彝乡公益团队的前队长邱洪钊说,“对于大学生来说长期的支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教育本身的成果大于给他们的心理伤害,我们应该反思。”团队改变了帮扶的策略,采用教育陪伴为辅,物资帮扶为主的方式。

“我们会给有意愿帮扶对象凉山小朋友的资料,让他们选择一个小朋友进行一对一帮扶。资金的汇入汇出,和当地负责老师的通讯内容,我们都会进行公开。还会不时给帮扶对象看他帮扶的小孩子的近况。”邱洪钊说。

“筑梦彝乡感动我的事情很多,但是我们最希望的是有一天不用再拼命对你说这些故事,拼命想感动你让你想做点什么。”团队队员刘燕茹说。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