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第五届广州志交会顺利举行 助力羊城公益 放飞志愿力量

日期:[2015-12-10] 版次:[A02] 版名:[志交会]
《一起来更精彩》的作曲者王厚明带着他的公益团队在现场表演。
市民现场体验公益项目“关爱在我心玩具公益行”和“青椒公益团”。
62个精品项目全部成功签约。

凝聚公益力量,放飞羊城梦想,又一年“12·5 国际志愿者日”来临前夕,第五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以下简称“志交会”)暨第三届广州市青少年服务项目创意大赛在广州青年公园举行。虽然当天细雨蒙蒙,但是仍有超过3000名观众前来参与这场志愿公益盛宴。

记者在活动现场观察到,人气最旺的莫过于公益项目互动体验区。这里汇聚了来自六大领域的精品公益项目的体验活动,从冥想瑜伽、散打到身着汉服现场体验华夏传统成人礼、现场制作工艺制品,体验活动缤彩纷呈,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与。

据统计,今年通过“志愿时”志交会主题网站提交报名的项目达366个,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只有62个公益精品项目获取到现场展示的入场券。截至志交会闭幕时,62个入选第三届青少年创意服务项目大赛的精品项目全部成功签约,获得爱心资助金额1062万元。

采写:本报记者 何伟正 杨燕芳 陈瑾 黄嘉欣 见习记者 周司琪 张蓉 摄影:黄宇帆

 

志愿服务也能互联网 +

本届志交会,围绕青少年服务六大领域,选取14个重点服务方向,再次将服务聚焦。开幕式上,广州市社工委专职主任桑晓龙、广州工商联副巡视员方鸣、广州市文明办副主任鲍炜为公益圈精品项目代表颁发证书。14个公益圈由各个公益服务团体跨界组建,推动青年社会服务项目的孵化培育、青年社会服务公益项目管理、爱心资源筹措社会化朝着更深入、更专业、更广泛的方向发展。

本届志交会还在志愿服务中融入“互联网 +”的概念,主办方创新“互联网 + 名人带动 + 基金会配捐”公益模式。作为本届志交会最大的亮点,广州青年社会服务项目交易所正式揭牌,交易所为志愿服务的供应方、支持方、需求方和参与方搭建起开放、高效的沟通对接平台,让项目和社会组织在平日也有“门”可寻。

此外,12月3日,2015年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重庆举办。在全国赛决赛颁奖礼现场,广东省共有5个项目从全国1099个决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在全国省份排行榜上位列第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5个项目中,有4个项目是广州市的代表项目,分别是羊城公益咖啡馆、“融爱计划”环卫工作子女课业辅导、行走的助残盒子——助残志愿服务标准化课程推广计划和广州志愿者组织 V 领导力提升计划。

 

跨界思维让他们获得评委青睐

当天有62个公益精品项目在现场展出,获得全国赛金奖的羊城咖啡馆也在其中。羊城公益咖啡馆由广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广州市青宫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恭明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广州市善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拜客绿色出行宣传活动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于2013年3月开张。

“羊城公益咖啡馆并不是一个实体咖啡馆,而是一个公益沙龙。”项目发起人黄咏霓解释称。“我们每个月有1— 4场活动,每场活动由不同的社会组织轮值主办,发起不同的议题。议题方向主要聚焦在两大类,一是青少年服务领域,比如关怀留守儿童;二是公益支持型的综合性议题,类似公益人的职业规划等。”

羊城公益咖啡馆的每场活动都会邀请来自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社工机构、媒体等多个领域的人士前来参加。讨论采用“世界咖啡”的会议方式,讨论结果将梳理成行动报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借此来传播和指引同个领域的行动。同时,还能够促进项目的跨界合作。

在黄咏霓看来,跨界思维是他们荣获 2015年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的重要原因。“我们很注重跨界,每一期活动都有很多个团队和来自多个领域的人士参与。”此外,操作项目两年多来,黄咏霓觉得,创新并不是这一项目的最大特点,关键是细节上的用心。“很多工作都需要人力跟进。包括我们会尝试在活动结束后,挖掘一些有潜在需要的参与者,帮他们建立资源链接。”

 

青年公益沙龙碰撞思想火花

青年与公益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策划优秀的青年社会服务项目,这些都是公益人在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在活动现场,“公益促进青年发展”主题沙龙也正式举行。

残友创始人、残友集团董事长郑卫宁多年在深圳创办社会企业、运作公益项目,他点出了深圳公益服务的问题:公益项目按年度拨款,但公益项目的生命不能按照年度计算,这就导致了许多很好的公益项目面临着解散的危险。他从商业运作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们购买政府年度项目,资金到位之后,每年只能使用项目的三分之一。剩下的运营费用需要运用项目的资源,让更多社会资金走进来。”

同样对公益服务问题深有感触的,还有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郭媛。从2011年首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开始,她每一届志交会都积极参与。经过四年的积累,她参与的项目——广州青年社会服务项目交易所正式成立,她认为社会服务交易所,就是为解决像郑卫宁这样的公益人提出的问题而建立的,这样操作才能让公益常态化,达到365天天志交会的效果。

在现场,不但有亲身实践的公益人提出问题、分享观点,还有研究公益的专家学者分析青年公益的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公益研究院研究员唐昊认为,“青年公益的想法,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看似僵硬的制度层面撕开了一个缺口。”一线、闯将和创意,是青年带给公益的意义,而公益则可以带给青年改变、成长和激情。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