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开放包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日期:[2018-06-17] 版次:[A03] 版名:[青年头条]

中外学生价值观对话会举行

与会嘉宾与观众互动。


观众认真听取嘉宾发言。




5 30 日下午,由广东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心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师生联合参加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粤高校中外学生价值观对话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举办。

发表主旨演讲的嘉宾有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传光、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左鹏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助理教授 Stephen Rake 及俄罗斯留学生吴静姝。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处副处长倪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海春出席活动并致辞。对话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院长梁学宏主持。

倪熙在致辞中说,广东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适应了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凸显广外国际化办学特色,发挥其对外交流的优势,秉承了创新、协同、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她指出,中外价值观对话会是其中极富创见与卓识的一个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拓宽广大师生的视野,帮助其形成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并引发师生对文化自信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增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高度自信,更自觉主动地培育、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魏传光:共同价值是不同民族的“粘合剂”

魏传光教授认为,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世界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中国自古以来推崇的‘仁爱’、‘平等’、‘诚信’等观念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全世界都是普遍通用的黄金规律。”

那么人类共同价值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何在?魏教授以粘合剂作比形象地说明人类共同价值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并指出如果没有共同价值,即使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间也会各怀心事、貌合神离,一旦遭受严重而尖锐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就会出现直接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随之带来无尽的争吵。而人类共同价值为各国家、民族和地区做出利益选择时提供了价值依据,使其真正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思考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呢?对此,魏教授提出了三个步骤:首先,通过全球交往实现主体间广泛而深入的沟通,此次中外学生价值观对话会就是其具体表现。通过交流,我们可以消解不同价值观带来的矛盾,从而基于共同利益建立起一条合作之路。其次,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宽容、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国家、地区既要珍惜、维护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也要承认和尊重他人的文化价值观,不能强行输出自己个性化的文化价值观。”当然,组建文化交流的国际性组织,开展跨国跨地区的文化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依托国际性组织来建构,一带一路就是这样的典范。

Stephen Rake: 反对“美国优先”,强调“互惠互利”

Stephen教授旁征博引,演讲开始即列举了里根、奥巴马、特朗普等名人关于美国在世界的地位的观点,他说,“美国优先”或者美国例外论的观点虽然广泛存在于美政治界,但是仍有一些人不相信它们,美国脱口秀主持人梅根·凯丽曾说:“很多自由主义者并不相信美国例外论,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爱美国。”

什么是美国优先、美国例外论?它们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有什么联系?

Stephen教授解释道,美国例外论的观点认为,美 国在为世界其他各国带来自由和民主方面具有领导地位,它强调民主、自由、平等主义、个人主义、民粹主义、资本主义等价值观念。它比较重要的特点在于认为这些观念不应是美国独有,在其他国家也应该有。与之相似的,美国优先的观点认为所有国家都应重视本国利益,提倡本国优先。

Stephen教授同时解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源及发展,他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最初源于1882 年法国学者勒楠一篇题为《国家是什么?》的会议论文,文中指出建立一个国家需要人民间的团体感和共同命运之感。为适应国际环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众多学者发展了他所说的共同体和共同命运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与“美国优先”相反,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互惠互利,共赢和非零和游戏思维以及多极化背景下的国际主义。

Stephen教授说道,美国例外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都是强调国际主义,但鉴于历史上数次贸易战中双输的结局,他认为美国优先或者某国优先的观点既不可取,也不奏效,而命运共同体“具备民族和文化所不具备的国家之间的凝聚力”,是值得称道的理论。

左鹏军:构建命运共同体关系人类发展

左教授纵观古今,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维度上全面地指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意义。他说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经验的深刻反思和精辟总结:人类相互友爱、相互关怀时,科技文明便突飞猛进;人类相互倾轧、斗争时,科技与文明便遭到破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对目前人类现实处境和真实状况的深刻洞察和清醒认识:人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时代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维护自身与他人共同利益的美好选择,更是对人类未来发展与世界前景的深切期待和热情向往。

不仅如此,左教授在对比中外价值观后发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其无法替代的精神内涵,它既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也源于对世界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的广泛吸纳、汲取和创造性发展。左教授引用钱钟书说过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说明了人类文化相通、相知的共同观念和心理基础,这正是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

吴静姝:克服文化差异共建美好社会

提到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吴静姝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共同认可这一未来发展方向并培养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基础的价值观。我们要理解并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自然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是不同国家都在经历的问题,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我们要提升个人素质和文明程度,如果我们能克服文化差异,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就能解决基于文化差异和个人见解上的矛盾,从而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