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访戏剧家陈中秋、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

日期:[2018-04-29] 版次:[05] 版名:[广州学通社]

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编剧是一部戏剧成功与否的核心。4月21日下午,著名戏剧家、《魂牵珠玑巷》编剧陈中秋先生与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女士做客广州人文馆,以戏剧创作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品读戏剧艺术里的岭南文化。

本次的见面会由陈中秋先生带来的歌曲、剧目,两人对舞台艺术的见解与感受及读者提问三个环节组成,丰富的形式,多元化的交流使在场的读者获益良多。

  摄影/吴敏婷

文化自信与传承  共筑精神家园

作为广州学通社的记者,我参与了本次讲座,并采访了两位主讲嘉宾。

    梁凤莲女士热情澎湃,她说道:“我们的广州又名花城,而花城注定可以容纳和盛放各种文化之花,一些剧种如‘南国红豆’粤剧、‘南国鲜花’潮剧、‘南国牡丹’广东汉剧,无不展现着岭南文化的魅力。岭南戏剧博采广收,剧种多样,竞芳斗艳。我们要有足够的本土文化自信。”

“再者,我们要聚焦本土创作,要讴歌自己的文化,要给予本土创作足够的关注、足够的热情。这也就是文化传承。”梁凤莲女士继续说,“可能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喜欢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可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大家要做一个称职的广州人,要有真善美的追求。只要你用心投入,它所回馈给你的文化的滋养是绵长的、持久的。它会成为你精神的家园!”此时,全场响起阵阵掌声。

梁凤莲女士分享时,陈中秋先生总是乐呵呵地在一旁听着,许多读者都被陈中秋先生的笑声感染了。

采访环节中,一位老读者先生提问,有些广州本土创作的剧目很美,可为什么在剧院里就只看过一次,一晃而过,再也看不到了,是政府的推动力不够吗?陈中秋先生回答道:“很感谢这位老先生对我们的本土戏剧文化如此关注。之所以只在剧院演出一次,是没有足够的观众保障,很多剧目都是演一场亏一场。”我想,或许是大众的欣赏水平还不够高,以及大众没有养成吸收文化养分的习惯。

通过这次专题讲座采访,我明白到,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不仅靠创作人员的努力,还要靠我们读者去阅读,去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作为小记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广州市南武中学高二(8)班  黄靖桐

用戏剧呈现岭南文化

4月21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用戏剧呈现岭南文化”专题讲座,座谈会中,陈中秋、梁凤莲两位大师与我们畅聊了戏剧、舞台、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更与我们分享了岭南本土文化,的魅力及其特点。

其中,讲座中提到了岭南文化的广泛性、包容性及其多元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岭南文化是悠久丰富的,它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戏剧既为岭南文化的载体,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戏剧的多类别,以及地方性强,更加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多元性。

岭南戏剧中,有许多民间故事的成分。其中,《七十二家房客》应该是最为大家熟悉与喜爱的了,这些民间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多彩的岭南风情、人文风情。正是岭南文化的种种优点,以及我们身上肩负着应该大力传播本土文化的责任,两位大师在讲演会中更是大力呼吁我们要热爱岭南文化,爱戏剧,积极发扬本土文化。让我感触颇深的是,陈中秋老师虽然是湖南人,但他已在广州生活了几十年,对这里的生活也是非常热爱。那么我想,正是因为这里的岭南文化如此吸引,才会让陈中秋老师爱上这里的生活,爱上这里的一切。然而作为广州人的我们,更应该有主人翁的态度,要有文化自信、标榜意识,多关注岭南文化,并携起手来弘扬本土文化,向周围人呼吁爱广州!

广州市天河中学高一(13)班  蔡莉敏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