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警醒:“小毛病”也可能走向违法犯罪

日期:[2015-05-17] 版次:[02] 版名:[特别策划]

采写/ 记者 郑雅儿

小思(化名)因为长得较胖,上初中之后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在家和父母关系也不好,“不管在家里还是学校里,我都感觉自己好没存在感。”小思打听到校外有“帮会”,只要交 100 块就可以入会了。为了找到归属感,小思开始了拉帮结派的“江湖”生活。原来以为找到组织了,但不久后,小思发现,“我以为,身边有个大佬‘傍’住,一开始我还感到好威水。没想到他们会要求我做很多坏事。”入会之后,小思被逼在校外向学生强行索要财物,有的时候还要出面打架。

小思口中的坏事在社工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为。

 

数据:可怕的小毛病也会导致大错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发布了一份由团北京市委课题组进行的一项调研。课题组对 7 种不良行为按照“最早发生”的人数比例排序,其中前 4 种不良行为分别是:抽烟喝酒(37%),打架斗殴、辱骂他人(29.6%),逃学、旷课、夜不归宿(14.8%),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7.4%)。在 7 种不良行为中,这 4 项经历最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不良行为。题组认为,抽烟喝酒及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风险因素,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网络成瘾以及携带管制刀具等不良行为的危险程度也很高,而且六成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大多具有 2-5 种不良行为。

而在广州,当前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形势同样需要引起重视,根据统计,2012 年和 2013 年,18 岁以下未成年人罪犯人数占全部罪犯总数比例分别为 7.51%、5.63%。对比全国来说,广州这个比例虽然不算高,但因“小毛病”也同样具有发展为违法犯罪这个可能性,所以亦不容忽视。

 

 

苗头:应该扼杀在开始中

 

12.25 岁,这是调研报告中,青少年首次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这意味着,很多青少年在初中一年级,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有了不良行为。

在广州市“青年地带”学校部助理社工师陈丽东看来,如果能在青少年刚开始产生那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就有人介入,加以正确引导,那么他们很可能就不会犯下更大的错了。

课题组也认为,针对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应建立预警机制,并给予重点介入,进行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矫正和训练,附带进行学习和就业辅导,帮助他们摆脱不健康的状态,防止进一步危害社会。

可喜的是,据了解,我市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能够给在校学生普及法律常识,甚至对于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也出台了该如何矫正的系统对策。同时,我市团市委和市司法局积极推进青少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在海珠区、天河区、萝岗区探索推广“青年地带”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服务站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且计划年底在全市建成 87 个“青年地带”服务站。

其中,截至 2014 年年底,“青年地带”项目在海珠区累计开启青少年服务个案 2005 个,开展小组活动 11341 节,社区活动 4228 场,累计服务 84.4 万人次,海珠区“青年地带”项目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品牌。

 

建议:有“小毛病”应求助和治疗

 

记者近日走访了海珠区“青年地带”服务站。海珠区“青年地带”目前已经在全区建立了 23 个社工站,其中有 13 个是建立在学校中,有专门的驻校社工。从 2013 年至 2014 年年中,海珠区在校行为偏差学生人数下降率达46.5%,完全辍学学生人数下降率达 43%,校园欺凌个案下降率达 1.7%,社工站的建立有效地预防了辖内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

据介绍,驻校社工联合学校,开展相关讲座、培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此外,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社工可以帮助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与成长,评估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方式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来减少甚至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文中开头提到的小思,她后来发现进了“帮会”以后,己的处境非常不利,对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大不良影响。于是,她向海珠区“青年地带”服务站的社工寻求帮助。社工得知情况后积极介入,一方面对小思进行感化教育,向其分析勒索、打架等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及可能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与小思的家庭进行沟通,消除家庭沟通的障碍,从家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很快,在社工的调解和帮助下小思脱离了帮会,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中。

“驻校社工可以实现校内及校外资源的整合,通过个案工作、友伴团体工作、家庭工作等多种专业工作方法的整合运用,从而帮助(问题青少年)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实现健康成长。”为此,陈丽东呼吁,如果在校学生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环境、或者是出现了某些不良行为,千万不要觉得是“小毛病”而不予重视,而应该积极和学校、家人或者社工沟通,寻求帮助,从而为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及时补救和治疗。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