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挑战杯”12年后重回广东

日期:[2015-11-19] 版次:[A03] 版名:[青潮流]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立仪式。
“挑战杯”决赛开幕式。
参赛团队展示作品。(来源网络)

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挑战杯”时隔12年终于重回到广州啦!11月17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馆开幕。除了时隔12年后重回广州,此次大赛还开创“两校合办”、“内地与香港合办”等先河。

采写:实习记者 周司琪  摄影:廖晓诗

 

“挑战杯”,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在开幕式上指出,“创新创业都是时代的最强音,而青年学生则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已迎来第26个年头。它的出现,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陈新在开幕式上介绍说,“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是以‘挑战青春、万众创新’为主题,围绕‘开放、融合、协同、发展’的竞赛理念来举办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竞赛,推动参赛师生深度参与,引领创新大众化;推动粤港两校互动,推进创新国际化;促进成果落地转化,探索创新产业化;立足长远发展,实现创新常态化。

本届大赛中,全国共有2000多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开展了校级竞赛。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复审,318所高校的783件作品进入决赛。其中包括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10所著名港澳高校的40件参赛作品。

作品类型分为自然科学类和哲学社会科学类。其中自然科学类作品涵盖了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能源化工、生命科学、数理等六大学科;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涵盖了法律、哲学、社会、管理、经济、教育等六大学科。

 

粤港“两校合办”,搭建两地青年交流平台

一直以来,“挑战杯”竞赛都是由一家学校来承办。此次,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这种“两校合办”模式无疑成为本届竞赛的一大亮点。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介绍说,本届竞赛在原有赛事的基础上首次举办了“挑战杯”香港地区选拔赛和“智慧城市”国际专项赛。这些都是“挑战杯”竞赛历史上的新突破。

对于两项创新的赛制,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说,“‘挑战杯’很好地突出了粤港特色,提升了国际化水平,加大了与市场的对接和转化力度。”广东省委常委林少春说,“要以承办第十四届“挑战杯”国赛为契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窗口优势,深化与海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学术科技交流合作平台。”

来自俄罗斯高校的学生安德烈则表示一参加‘挑战营’活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感受到香港先进的城市建设和多元文化氛围,很高兴能和中国这么多高校的学生交流,收获很大。”

 

“挑战营” “实训营”,提升青年实践创新能力

除了两地联合开展“挑战杯”竞赛,搭建青年交流平台,广东工业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还以此次竞赛为纽带,以重点产学研平台为依托,联合举办了“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实践挑战营”,以及“两岸四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训营”。由此来更进一步地推进粤港两岸大学生互动交流、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共建创新实践朋友圈。

在“挑战营”的活动中,来自亚太8个国家和地区的63名大学生先后参加了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对话青年科学家”论坛、走访粤港知名高校、参观内地与香港高新技术园区、与企业高管科研骨干对话等活动。

在“实训营”里,200多名来自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北商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各校高校的大学生,在香港科技大学南沙霍英东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4个实训平台,由企业导师指导,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训活动,体验现代科技创新研究及创意设计的实践应用,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来自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思韵认为,“挑战营”之旅是令人难忘和震撼的,在短暂的几天里,她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一起,共同了解香港在城市治理中对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和良好效果。

 

“青创板”让竞赛成果转化落地

为了让更多青年的优秀竞赛成果转化落地走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17日晚“挑战杯”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青创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省部共建签约仪式,以此来探索优秀竞赛作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外,竞赛还打破了往届传统的作品展览模式,在终审决赛期间举办多场成果交易会与作品交流会,使得“挑战杯”竞赛由展示走向交流、交易的即时双向互动模式。

在18日的成果交易会上,优秀参赛作品还将通过交易会现场展示舞台与投影设备等向与会嘉宾展现作品的亮点与市场应用前景。

除此之外,竞赛还开展了“对话大师”学术讲座活动,邀请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Prof.Jean—Marie Lehn、IEEE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沃尔夫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工程院院士邓青云为参赛师生带来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专业的黄仁镜说,“科学的发展,最终目的都是以改善人类生活为前提。希望来日还可以与大家再谈科学之美,共诉对未来世界之先见,详谈科学技术之应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创业需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作品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广东省委常委林少春指出,“广东要狠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加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推动我省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