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第八批援塞志愿者宣誓出征

日期:[2018-01-04]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

援塞十周年专刊正式亮相,探索花城国际志愿模式


“我宣誓,尽已所能,不计报酬,践行志愿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塞友好……”2017年12月28日上午,由共青团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等14个单位承办的第八批中国·广州青年志愿者赴塞舌尔服务队出征仪式暨援塞十周年座谈会在广州市团校召开。团中央、商务部、市政协、团省委、团市委及志愿者来源单位等有关领导,援塞志愿者及家属等100余人出席了仪式。

第八批广州援塞志愿者队伍由14名来自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企业、学校等单位的青年志愿者组成,其中年龄最大37岁,最小18岁,6男8女。志愿者们将在未来一年分别服务于内科医生、社区医生、针灸师、电力分配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建筑工程师、钢琴教师、小提琴教师、体操教练、食品加工师等岗位,为塞舌尔在医疗救助、文化交流、技术支持、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支援,为中塞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一带一路的深化合作贡献力量。

采写:本报记者 周司琪 通讯员 崔承君



第八批援塞志愿者集体亮相,他们将前往塞舌尔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集结出征,再度吹响花城援塞接力号角

仪式现场,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武一婷为志愿者佩戴绶带,全体志愿者进行了集体宣誓。

早在2017年11月25日,第八批援塞志愿者就进行了为期6天5夜的封闭式培训,内容涉及健康防疫、外事常识、语言技巧、塞舌尔风土人情、援塞工作经验交流等方面。为了帮助志愿者们更好地了解在塞舌尔工作和生活情况,培训期间还邀请了第七批归国志愿者进行座谈和交流,第七批志愿者们向相同相似岗位的新志愿者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在塞期间的工作心得、注意事项、生活建议等,让即将出发的第八批志愿者们对未来一年的志愿工作有了总体认识,逐渐消除出国前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在仪式现场,第八批广州援塞志愿服务队队长潘华颖作为代表接受队旗,并发表了志愿者感言。现年31岁的潘华颖是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的助理工程师,从事继保调试工作已有七年,此次在援塞工作中担任电力分配工程师职位。去年冬天,他曾参加了“冬日暖阳福袋传城”志愿服务活动。“这次当选为援塞服务队队长要感谢队员们对我的信任。我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会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同时也会带领队友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现场,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庾建设对志愿者提出树立大局意识,当好国家形象的维护者、发扬奉献精神,当好志愿精神的践行者和促进友好往来,当好两地交流的友好使者三点要求,他希望援塞志愿者们能够继承前辈传统,继续发扬奉献有爱互助的志愿精神,推动广州志愿服务开拓格局,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

随后,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张朝晖对广州援塞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给予肯定,他表示,援塞项目通过动员各方参与、面向社会海选和带动市民参与等运作模式,有效调动了社会各方的资源和积极性。十年来,广州援塞已经探索形成了特色工作模式,开拓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参与国际服务的新局面。


青春短暂,怀揣志愿种子播撒异国他乡

现就读于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西餐专业二年级的穆景良是今年援塞队伍中最小的一个,上个月刚满18岁。“在学校得知(招募援塞志愿者)消息后就立即报了名,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还能促进中非两地的交流,我觉得挺好的。”

虽然报名时毫不犹豫,但穆景良称,这一切都是他偷偷进行的,直到面试结束,他才对父母来个了“先斩后奏”。“一开始很惊讶儿子会做这样的选择,他从小在广州长大,也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肯定舍不得,但最后还是尊重他的决定。”穆景良的妈妈说,“如果有机会,会飞过去看他。”

为了这次的出行,穆景良也做了充分准备。虽然他所在的志愿岗位——食品加工师是今年新增岗,对于具体工作内容不了解,但他早已备下多样做菜的原材料,准备带到当地去。“最近也在读烹饪相关的书,希望能做好这项工作。”

在第八批援塞志愿者中,有一位来自海南省的志愿者孙媛媛。对于即将到来的援塞志愿服务,孙媛媛既期待又焦虑。此次入选的岗位是小提琴老师,在跟上一批援塞的音乐老师了解了当地孩子的学琴情况后,孙媛媛开始着手教学方面的准备,不但咨询了身边的专业老师,还买了多套小提琴教材,提前预习和观看相关的演奏光盘。为了在塞舌尔也可以播放光盘,她还特意配置了跟电脑同一型号的外置光驱和音响。现在,她也在加强英语口语练习,希望能和孩子们更顺畅地沟通。

孙媛媛称,在自己还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资助贫困生,从事义工活动。受母亲影响,她在大学时也参与了“希望工程鑫达星光行动”服务项目。探望和帮助聋哑孩子的经历让她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为现在是一名语文老师,孙媛媛在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公开课时便收到许多来自学生们告别和祝福的信件,这让她深切感受到作为老师的幸福,“桃李满天下,应该可以算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对我来说,能够行万里路,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带领他们一同走进音乐的世界,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兴奋与自豪的事情吗?”

来自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魏依娜在此次援塞行动中担任建筑工程师,这是该单位第一次派出援塞志愿者,也是援塞计划中第一个服务于能源和气候部的志愿者,当得知援塞招募信息后,魏依娜觉得建筑工程师的岗位跟自己专业很符合,于是报了名。“快30岁了心中莫名有点不安,套句时髦的话,我希望我的前半生能更精彩。而且,作为技术人员响应国家号召从事志愿服务,扩大我们国家影响力,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临近出国,魏依娜最舍不得的就是与家人要分别一年,近期除了准备行李和相关资料,还买了米给家里,“最近做的最大准备就是少回点家,让家人习惯女儿不在家,这样才不至于太思念。”

在未来一年里,37岁的李踔将担任内科医生的工作,他既是第八批援塞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同时也是援塞队伍中学历最高的。虽然李踔所工作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人手不足,而且他自己的女儿和儿子也才不到五岁和一岁,但是院内和家人都支持他参加这次的援塞行动,这让他也就放心地报名了。“以前只听我院前辈说过援非工作很辛苦,传染病很多。这次出发,曾经援非的几位主任都叮嘱我注意预防传染病。但是他们也说,非洲人民很热情,对中国人很友好。我们去了就代表着中国医生。我到了塞舌尔一定要把临床工作做好!”

援塞十年,广州国际志愿服务花开彼岸

从1987年广州创办“中学生心声热线”起始,历经“大拇指”行动、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等重大创变,花城志愿服务正好走过了三十载春秋。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落户广州,“小青穗”“小蛮腰”用青春朝气的志愿力量让世界来宾看到了千年花城的新时代魅力,城市发展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志愿服务也为城市蜕变带来厚积薄发的持续推动力。

仪式现场,由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牵头,广州青年报社与广州市团校共同编印制作的《花城使者 志愿有我——广州青年志愿者援助塞舌尔十周年》也在现场正式亮相。该书从“中国海外志愿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援塞志愿服务的广州模式”等几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对援塞十年的大事记录进行了回顾。

据统计,作为全国首个独立承接援外志愿服务工作的副省级城市,广州自2007年以来共派出5批68名来自医疗、教育、建筑、网络等各行业的志愿者支援塞方建设,服务领域涵盖了汉语教学、音乐教育、医疗卫生,工程建设、技术支持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的持续推动,不少沿线国家掀起了学习汉语课程的热潮。第五批援塞志愿服务队对外汉语教师付雅静在2013年结束援塞服务后,成为了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援塞项目专员,回忆这三年的援塞工作,付雅静说到,“想把自己关于援塞的点滴经验运用到援塞工作的开展中,惠及今后的志愿者,更惠及援塞项目。”

无独有偶,第七批援塞志愿服务队体操教练志愿者肖佩在2017年9月归国后也来到了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挂职,目前跟进第八批援塞志愿服务工作。在第八批援塞志愿者招募期间,肖佩在自己所熟悉的体操朋友圈里进行宣传和推广,最终成功招募选拔出了第八批援塞的体操教练高盼。对于这次参与筹备第八批志愿者派出工作,肖佩表示,参与进来了才知道,原来当年他们所经历的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有这么多工作人员付出了这么多劳动。“援塞是一项很庞杂的工作,我作为一名归国志愿者,希望可以尽自己的力量推动这项工作,也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到新一批志愿者。”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