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国风博主林伊霞: 做东方美学的传播者

日期:[2024-01-25] 版次:[A06] 版名:[青人物]

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高乐乐

林伊霞展示马面裙传统服饰

近日,一条《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女生耗时半年集齐56个民族服饰展现华服美》的视频火爆全网。视频中的女生,就是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2021级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研究生林伊霞。除了是一名国风自媒体博主之外,林伊霞还与几名小伙伴一同创立了“广横走”品牌,一起来看看这名“95后”青年的奋斗故事吧!

展现五十六个民族之美“火出圈”

“大二的时候,我成为了一名汉服模特,在这5年时间里,我清晰地感受到大家对汉服的观感从一开始认为的‘奇装异服’逐渐演变成‘可以自豪介绍的传统服饰’,这个变化让我很欣慰。”说起自己对国风服饰的喜爱,林伊霞表示,传统服饰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其魅力所在。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与传播,林伊霞逐渐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国风博主。

在拍摄国风视频的过程中,林伊霞注意到除了汉服以外,其他民族的服饰也各有靓丽之处。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国家多元又璀璨的民族文化,林伊霞萌生了集齐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拍摄一部合集作品的想法。“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演绎出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让大家能一起感受我们绚烂的民族文化。”

设想很美好,实践了才发现其中的困难——开始拍摄后,林伊霞发现市面上流传的许多“民族服饰”要么是不具有该民族的代表性,要么是服饰上相关的民族细节混淆或缺失。秉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她将大半时间花费在了寻找、考证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细节上,在租借来的民族服饰上进行完善补充。

“因为我本身是学设计的,所以我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找到了很多关于民族服饰的文献进行研究,也通过社交平台找到一些专门研究民族服饰的手艺人和少数民族网友,请他们介绍民族服饰应该怎样穿戴、妆容怎么搭配等等。”林伊霞说,尽管这个视频成片只有不到5分钟,但前后拍摄制作却足足历时5个月,在视频拍摄过程中,自己与团队的小伙伴们也遇到了如天气、场景不佳等制约,但大家还是鼓足干劲,朝着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前进。最终呈现出的这则视频作品也不负众望地在网络上获得了许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立志用创新焕发传统文化新魅力

在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广横走”作为华工创新创业基地典型代表团队,向在场的学弟学妹们展现了他们创新创业的思潮与活力。

2022年5月,“广横走”华园文创设计工作室成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产出了8个系列、50多个文创产品,他们所设计的折扇、服饰等文创产品也在校园内的国风活动上风靡一时。“在马面裙走秀时,我们鼓励同学们在各自的马面裙上结合自身特色做一些小改动,让它变成一条独一无二的裙子,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意让大家亲身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性。”作为“广横走”的CEO,林伊霞一直希望能通过年轻化的展示与传播赋予民族文化、非遗文化新的魅力,进而促使更多年轻人了解、认识、爱上传统文化。

“广州是一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将传统文化保护得非常好的城市。”林伊霞观察到,这种新旧交融的气息也推动着本土文化的与时俱进,“像粤剧、醒狮这些传统艺术现在都有了更‘潮’的呈现方式,这样的城市氛围对我们这些文创领域的创业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林伊霞介绍,“广横走”已逐渐将广府文化与产品、活动的融合提上日程。“比如说凉茶,这是广州人很熟悉的一种饮品,我们希望能通过更有趣、更创新的方式,提炼出凉茶中独特的老广记忆。”

据了解,“广横走”团队在2022年入驻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双创基地为其提供了独立固定的办公空间和创作生产的便利,并在商业模式和品牌发展方面给予建设性指导。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广横走”团队先后参与了华工鲤享文创体验空间打造、广州政府项目“云上名城广州”设计、红堡运营策划、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设计等校内外合作项目,也与多个校友组织达成合作,发挥专业技能,承接合作了100多项校企与政府项目。

“来到广州七年,我在华工学会了实干,更在一步步的奋斗中收获了稳重、自信与魄力。”林伊霞表示,自己会坚持在创业路上走下去,继续磨炼自己,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