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广州文旅传播如何“出圈”

日期:[2024-01-25] 版次:[A07] 版名:[青观点]

今冬的哈尔滨带火了地域旅游,南方人争相到东北体验“冰雪热”。各地的文旅部门也大显身手,用新颖的宣传为家乡“打call”。在日前举行的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州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2.3亿人次。广州文化日益深入民心,“读懂广州”火出圈。抓住青年就是抓住未来,如何让青年在广州感受更多暖心?广州文旅为年轻群体创造更多便利,协力挖掘消费新动力。

指导老师: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 张明羽

真诚是提振文旅的“关键”

1月15日,广州在哈尔滨举行以“五福临门”为主题的春节文化旅游推介会。会上,热情好客的“老广”以花会友,将五福传递给哈尔滨,一曲《广州花街欢迎您》展现广州迎春花市的热闹景象、广式新年的洋洋喜气、百花齐放的花城形象,让东北“老铁”感受暖冬。

随着寒假、春节的到来,旅游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热潮。在这场文旅竞技中,广州应如何“卷”出圈?

巧妙的网络宣传是出发点。快速发展的广州,却适合城市慢游。广州文旅根据游客的需求制定了不同板块的“city walk”路线,标注出行工具、路线、附近广式特色美食及各个景区门票、开放时间和注意事项,邀请旅游博主沉浸式体验和宣传广州“city walk”路线。

创新的文旅模式是落脚点。推广“广州+”的旅游公式,结合“五福临门”制定新年文旅活动。“广州+花开迎福=行花街”——举办一区一花市的迎春模式,见证“银夜花街十里长,满城男女鬓衣香”的盛景;“广州+粤韵载福=赏粤剧”——游览岭南特色建筑,体验粤剧文化;“广州+舌尖品福=品早茶”——在特色美食一条街感受广式独特美味。

真诚永远是一个城市爆火的必杀技,广州用满满诚意邀请各地游客度过温暖幸福年,实现双向奔赴。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 彭婧

广州文旅的华丽转身

近期,全国各地文旅宣传账号在短视频平台上各显神通,频繁引发关注热潮。与活跃地区相比,广州文旅在宣传上的确稍显滞后。

广州文旅迅速意识到这一状况,并在短视频平台上逐步展开策略性转变。为更好地迎合当代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群,广州文旅开始加强与时尚元素的融合,创造更多和年轻观众共鸣的内容。同时,广州文旅也巧妙地利用了作为南方城市的特色,与北方的雪景形成对比,展现出独特的南方花卉文化。最近,广州文旅还积极邀请东北游客来广州体验“行花街”的传统活动,进一步拉近与全国游客的距离。此外,通过与全国其他文旅账号的互动、歌曲推广和局长亲自上阵等方式,成功地扩大了影响力。

广州文旅正逐步走向主动创新,通过精准定位和多元化内容策略,在未来的文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 吴忧

广州有年轻人所需要的情绪价值

如今年轻人的旅游需求绕不开“体验”二字,相比从前对热门景点的执着追求,他们更在意的是情绪价值是否到位、体验内容是否新鲜有趣,而广州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我印象中,这是个开放包容、休闲热情的城市,有许多年轻人所需要的情绪价值和新奇体验。

广州开放包容,这里总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从漫展、线下联动,到音乐节、演唱会。因为包容,人们能接受各类文化和大街上的“奇装异服”。这种光明正大展示自己爱好而不用担心被质疑指责的机会,是很多年轻人渴望的。

广州和其他大城市相比,具有更加浓厚的烟火气息。这里节奏较慢、夜生活丰富,早茶可以吃到中午,下午“转战”糖水,晚上再到步行街吃宵夜,慢慢悠悠体验广府食文化。这里闲来无事的大爷大妈多,见谁都热情地喊“靓仔、靓女”,能直接叫到年轻人心坎里。

广州文化独特、氛围轻松,抛下烦恼和压力,漫步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享受各色小吃和惬意生活。这种美食丰富、靓字充耳的精神疗养地,又有哪个年轻人能拒绝呢?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 段安朦

用低调务实煲好“头啖汤”

“头啖汤”,在广东话中意为最先出锅的汤,吃头啖汤的人就是敢为人先、品尝美味的人。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城市,在有着敢为人先、创新开放的“头啖汤”精神的同时,也有着低调务实、包容并蓄的岭南品质。

广州的低调务实是由人及物的。若要问其他省市对广州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那大概率就会是“广州人低调务实”。从街坊穿着拖鞋到菜市场买菜的平和随性,到百年骑楼上遮风雨、下庇行人的踏实奉献,低调务实像是广州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历经许久而仍熠熠发光。

低调务实不是默默无闻。广州在低调务实的同时,勇于创新、敢于开放、争饮“头啖汤”,这才是广州生机勃勃屹立湾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读懂广州,讲好广州故事,更应该打好广州低调务实的城市牌,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广州的脚踏实地、兼容并蓄的文化气息,用广州低调务实的品质煲好文旅“头啖汤”。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 胡剑铭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